恶衣恶食简介
恶衣恶食的意思
解释:
恶: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语法:
恶衣恶食联合式;作宾语、补语;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示例:
君子忧道不忧贫,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章炳麟《论读经有利而无弊》)
成语造句
- 1.只要有一个较好的工作条件,即使恶衣恶食,又有什么关系。
- 2.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3.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4..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 5.孔子另一个弟子原宪,也是个清净守节,贫而乐道,不耻恶衣恶食的人。
- 6.在那个边远的山村里,人们过着恶衣恶食的生活。
英语翻译
- 英语:
wear shabby clothes and eat poor food
恶衣恶食相关词语
- 1 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 耕:翻松田土以备播种;蚕:养蚕。不种田却有饭吃,不养蚕却能穿丝绸。形容不劳而获出处:汉·桓宽《盐铁论·相刺》:“而无益于理,往来浮游,不耕而食,不蚕而衣。”语法:不耕而食,不蚕而衣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不劳而获。
- 2 民以食为天
- 天:比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东西。人民以粮食为自己生活所系。指民食的重要。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郦食其传》:“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语法:民以食为天复句式;作宾语、定语;指粮食的重要性。示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董必武《挽沈骊英女士》)
- 3 自食其力
- 依靠自己的劳动来谋生。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食货志》:“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语法:自食其力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示例:居贫,自食其力,隐田里间,以教授为业,非义不为,人敬惮之。(明 李昌祺《剪灯余话 泰山御史传》)
- 4 东市朝衣
- 汉景帝时,御史大夫晁错被谗,“衣朝衣斩东市。”事见《史记·吴王濞列传》、《汉书·晁错传》。后因以“东市朝衣”为朝臣被杀之典。出处:《史记·吴王濞列传》、《汉书·晁错传》载:汉景帝时,御史大夫晁错被谗,“衣朝衣斩东市。”语法:东市朝衣作宾语、定语;用于朝臣被杀。示例:曲江羽扇何须叹,东市朝衣更不堪。清·钱谦益《春夜读<汉书>寄南海陈侍郎》诗
- 5 相体裁衣
- 相:视。量体裁衣,比喻根据实际具体情况而做出计划和行事出处:清·李渔《巧团圆·认母》:“且把他性情伎俩数说一番,看他做得什么事来,然后相体裁衣,把个地位安顿他便了。”语法:相体裁衣作谓语、宾语、定语;同“量体裁衣”。示例:朱自清《论朗诵诗》:“看那感情和思想跟音节是否配合得恰当,是否打成一片,不漏缝儿,这就是所谓‘相体裁衣’。”
- 6 剗恶锄奸
- 剗:通“铲”。铲除凶恶奸邪的人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回:“他杀人污佛地,我救苦下云端,剗恶锄奸。”语法:剗恶锄奸作谓语、宾语;用于为民除害。
- 7 自食其言
- 食:吞掉。自己把自己说出的话吞食了。形容说了话不算数。出处:宋 欧阳修《穴一居士传》:“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语法:自食其言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我若今日复出应诏,是自食其言了。(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
- 8 麤衣淡饭
- 粗布衣服,平常饭食。形容生活俭朴。示例:唐吕岩 《沁园春》词:“但麤衣淡飯,隨緣度日,任人笑我,我又何求。”
- 9 朱衣象笏
- 朱衣:指主考官;笏:古代大臣朝见皇帝时拿的手板,用作记事。身着红袍,手执牙笏。形容仪态端庄肃敬出处:唐·韩愈《送殷员外便回鹘序》:“殷侯侑,自太常博士迁尚书虞部员外郎兼侍御史,朱衣象笏,承命以行。”语法:朱衣象笏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0 鼎食鸣钟
- 亦作“鼎食鸣锺”。击钟列鼎而食。形容富贵人家生活豪侈。出处:宋·王禹偁《贤人不家食赋》:“将期乎鼎食鸣钟,宁虞往吝。”语法:鼎食鸣钟作宾语、定语;形容贵族的豪华生活排场。示例:拥侯封鼎食鸣钟,赖朝廷破格推崇。明·张景《飞丸记·埋轮没产》
- 11 衅稔恶盈
- 犹言罪大恶极。
- 12 耳食之谈
- 耳食:以耳吃食,指不加审察,轻信传闻。指听来的没有根据的话。出处:清 阮葵生《茶余客话》卷六:“此耳食之谈,引经断狱,当不如是。”语法:耳食之谈偏正式;作宾语;指没有根据的话。示例:此耳食之谈,引经断狱,当不如是。(清 阮葵生《茶余客话》卷六)
- 13 衣锦食肉
- 穿锦绣衣裳,吃肉食。形容生活富足。亦借指居官食禄。出处:《商君书 算地》:“刑人有列,则君子下其位;衣锦食肉,则小人冀其利。”《前汉书平话续集》卷上:“信(韩信)望衣锦食肉,谁指望夺印怀仇,不似芒荡山下累求良士。”语法:衣锦食肉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周书·突厥》:“突厥在京师者,又待以优礼,衣锦食肉者,常以千数。”
- 14 善善恶恶
- 称赞善事,憎恶坏事。形容人区别善恶,爱憎分明。出处:先秦 荀况《荀子 强国》:“彼先王之道也,一人之本也,善善恶恶之应也,治必由之,古今一也。”语法:善善恶恶联合式;作定语;含褒义。示例:久闻刘景升善善恶恶,特往谒之。(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