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削褒贬简介
笔削褒贬的意思
解释:
笔:记载。削:删改。古时在竹简或木简上写字,写错要修改时就用刀削。原指孔子作《春秋》,用文字来评文论物的好坏。也指用文字褒扬、贬斥人或事。
出处:
清·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开辟时代》:“《春秋》自孔子加笔削褒贬,为后世立法,而后《春秋》不仅为记事之书。”
语法:
笔削褒贬作宾语、定语;指修改文章。
笔削褒贬相关词语
- 1 削发为僧
- 指剃去头发,出家为僧尼出处: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二卷:“当时鏖战辽兵,势甚危迫,料难脱身,遂削发为僧,直至五台山来。”语法:削发为僧作谓语、定语;指出家。示例:曾朴《孽海花》第13回:“就为妄劾大臣,丢了官儿,自己一气,削发为僧,浪迹四海,把夫人托给韵高照管。”
- 2 援笔立就
- 一拿起笔瞬间就完成一篇文章。形容人文思敏捷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6卷:“华安不假思索,援笔立就,手捧所作呈上。”语法:援笔立就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写作。示例: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九回:“包公将轿内随行纸墨笔砚,叫包兴递与妇人另写一张,只见不加思索,援笔立就,呈上。”
- 3 秉笔直书
- 秉:握。书写史实不隐讳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35回:“我是秉笔直书,悬之国门,不能增损一字。”语法:秉笔直书连动式;作谓语;形容客观对待历史。示例:我是秉笔直书,悬之国门,不能增损一字。(清 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五回)
- 4 罄笔难书
- 罄:尽,完。砍完所有的竹子做成书简也难以写完。形容事情多得写不完出处:郭沫若《洪波曲》第八章:“他们分发到战区以后,所经历的各种艰难困苦,那真是罄笔难书。”语法:罄笔难书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事情。
- 5 纸笔喉舌
- 指社会舆论出处:鲁迅《题记》:“真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又何待于纸笔喉舌的批评。”语法:纸笔喉舌作宾语、定语;指社会舆论。
- 6 彩笔生花
- 生花:长出花来。比喻才思有很大的进步出处:元 汤式《赏花时 戏贺友人新娶》:“翠袖分香行处有,彩笔生花梦境熟。”语法:彩笔生花主谓式;作主语、定语;含褒义。示例:他也想有“彩笔生花”的时候
- 7 削峰填谷
- 削低山峰来填平山谷,也就是说用山峰的泥土或沙石来填平山谷。一般用于表达平均数。
- 8 名公大笔
- 名家的大手笔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8回:“名公大笔,却是本家风味。”语法:名公大笔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作品等。
- 9 采善贬恶
- 采:选择;贬;贬斥。采取善良的行为,贬斥恶劣的行径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语法:采善贬恶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世。
- 10 下笔成章
- 章:文章。形容富有才华;思路敏捷。一动笔就能写成文章。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陈思王植传》:“言出为论,下笔成章。”语法:下笔成章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示例:这学生天资聪颖,文思敏捷,下笔成章,将来未可限量。
- 11 寓贬于褒
- 寓:寄托。在表面褒颂的词句下寓含讥讽的意思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78回:“又想文字付去未久,尚未刻镌,可即索回,另作一篇寓贬于褒之文便了。”语法:寓贬于褒作谓语、定语;多用于文章等。
- 12 笔底烟花
- 比喻文章写得生动、出色出处:清·钱泳《履园丛话·画学·画中人》:“笔底烟花传海国,袖中诗句落吴船。”语法:笔底烟花作主语、谓语;指文章写得好。
- 13 持橐簪笔
- 谓侍从之臣携带书和笔,以备顾问。出处:《汉书·赵充国传》:“持橐簪笔,事孝武皇帝数十年。”语法:持橐簪笔作谓语、宾语;多用于秘书等。
- 14 一笔不苟
- 不苟:不苟且。一笔一画都很认真;毫不马虎。出处:清沈初《西清笔记 纪名迹》:“前后一笔不苟,功力如此,洵神技也。”语法:一笔不苟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十分认真。示例:茅盾《无题》:“我的创作态度多幺严肃,我真是一笔不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