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阱下石简介
投阱下石的意思
解释:
比喻乘人之危加以陷害。语出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出处:
语出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语法:
投阱下石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英语翻译
- 英语:
do harm to somebody when he is already in trouble
投阱下石相关词语
- 1 赦不妄下
- 赦:赦令;妄:胡乱。不胡乱下达赦令。形容赏罚严明出处:晋·常璩《华阳国志·刘后主传》:“故亮时,军旅属兴,赦不妄下也。”语法:赦不妄下作谓语、定语;指赏罚严明。
- 2 飞蛾投火
-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出处:《梁书 到溉传》:“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语法:飞蛾投火动宾式;作谓语、状语、定语;含贬义。示例:不然进入他家,如飞蛾投火一般,坑你上不上,下不下,那时悔之晚矣。(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十七回)
- 3 以石投水
- 象石头投入水里就沉没。比喻互相合得来。出处:三国 魏 李康《运命论》:“及其遭汉祖,其言也,如以石投水,莫之逆也。”语法:以石投水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明·燕客《天人合徵纪实》:“镇抚纳赃,如以石投水,不敢争轻重之衡。”
- 4 自下而上
- 从下到上出处:邓小平《党与抗日民主政权》:“有的可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有的可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总以能教育群众、纠正错误、保证党的领导为原则。”语法:自下而上作定语、状语;指上下顺序排列。
- 5 誉满天下
- 美好的名声天下皆知。亦作“誉满全球”、“誉满寰中”、“誉塞天下”。出处:唐·李华《唐扬州功曹萧颖士文集序》:“君七岁,能诵数经,背碑覆局;十岁以文章知名;十五誉满天下。”语法:誉满天下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6 气义相投
- 谓志趣、情谊互相投合。出处:金·王若虚《林下四友赞》:“吾四人者,臭味相似而气义相投也,故不结而合,既合而欢。”语法:气义相投作谓语、定语;用于交往等。
- 7 上下有等
- 指等级区别。出处:《庄子·天下》:“贵贱有仪,上下有等。”
- 8 山走石泣
- 泣:哭泣。山在移动,石头也哭泣。比喻暴政将要灭亡出处:南朝·梁·任昉《述异记》:“桀时泰山,山走石泣。”语法:山走石泣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9 天下汹汹
- 汹汹:喧扰。形容局势动荡,群情喧扰。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也。”语法:天下汹汹作谓语、定语;指局势动荡。示例: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曹爽传》:“天下汹汹,人怀危惧。”
- 10 上下同心
- 上下一心。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七章:“自成虽然新遭大败,但此人百折不挠,锐意进取,加之重要将领均在,上下同心,亲密无向,又善于整饬军纪,救民之急,所以只要他喘息一下,重振旗鼓不难。”语法:上下同心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和帝纪》:“咎罚既至,复令灾及小民。若上下同心,庶或有廫。”
- 11 上智下愚
- 智:聪明;愚:笨。最聪明的人和最愚笨的人。孔子认为他们都是先天决定,不可改变。出处:《论语·阳货》:“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语法:上智下愚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2 投杼逾墙
- 喻谣言众多出处:《战国策·秦策二》
- 13 盘石之固
- 比喻坚固不可动摇。出处:《晋书·陆机传》:“于是乎立其封疆之典,裁其亲疏之宜,使万国相难,以成盘石之固。”语法:盘石之固作宾语;形容极其安定稳固。
- 14 赴汤投火
- 赴:去,走向;汤:开水。沸水敢蹚,烈火敢跳。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2回:“小人受侯爷大恩,别说行刺,就是赴汤投火也是情愿的。”语法:赴汤投火作谓语、状语;比喻奋不顾身。示例:清·无名氏《刘公案》第44回:“小的蒙爷高抬举,赴汤投火亦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