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骸而爨简介
析骸而爨的意思
解释:
爨:烧火煮饭。劈开人的骨头来烧火做饭。形容战乱或灾荒时期百姓的悲惨生活。
析骸而爨相关词语
- 1 分居异爨
- 指兄弟分家过日子。语法:分居异爨作谓语;指兄弟分家过日子。
- 2 入宝山而空手回
- 宝山:聚藏宝物的山。进入满藏宝物的山间却空手回来。比喻虽然遇到了很好的机会,却毫无所得出处:《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离世间品》下卷:“如人无手,虽至宝山,终无所得。”语法:入宝山而空手回作宾语、定语;常用于比喻句。示例:明·文秉《先拨志始》下卷:“在婿固不敢厚望,入宝山而空手回,想岳亦不能忘情也。”
- 3 中道而止
- 走到半路就放弃了前进。比喻事情还没做完就停止了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三十三祖慧能大师》:“我求大法,岂可中道而止。”语法:中道而止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4 破壳而出
- 带壳的动植物冲破其外壳而生长。形容新生事物十分顽强语法:破壳而出作谓语、状语;多用于比喻句。示例:新生事物如雨后春笋破壳而出
- 5 抵足而卧
- 抵:碰撞,相触;抵足:脚挨着脚。脚与脚相触地同睡一张床上。形容双方情谊深厚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9回:“一日,众官皆散,权留鲁肃共饮,至晚同榻抵足而卧。”语法:抵足而卧作谓语、定语;指双方情谊深厚。
- 6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 忧患:患难。忧患使人勤奋,因而得生;安乐使人怠惰,因而萎靡致死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而死于安乐也。”语法: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作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宋·陆九渊《与苏宰相书》:“屯难困顿者,乃所以成君子之美也,故曰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 7 十一而税
- 按十分取一的税率抽税。 相传为 夏商周 三代的田税制度。《尚书大传》卷二:“王者十一而税,而颂声作矣。”《论语·颜渊》“盍彻乎” 三国魏何晏 集解:“ 周 法十一而税,谓之彻。”一本作“什一而税”。 晋葛洪 《抱朴子·诘鲍》:“十一而税,以奉公用,家有备凶之储,国有九年之积。” 宋陈亮 《送丘秀州宗卿序》:“古者用民,岁不过三日,十一而税,不立意以罔民利,不喜察以导民争。” 清朱大韶 《初税亩说》:“井田之法,一夫一妇,受田百亩,所谓十一而税也。”参阅《孟子·滕文公上》。
- 8 蝇附骥尾而致千里
- 苍蝇因附在千里马的尾巴上而跑了千里的路程。普通人因沾了贤人的光而名声大振。出处:《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
- 9 国而忘家
- 谓为国事而忘其家。出处:《儒林外史》第六回:“但自古道:‘公而忘私,国而忘家。’我们科场是朝廷大典,你我为朝廷办事,就是不顾私亲,也还觉得于心无愧。”语法:国而忘家作谓语、定语;指爱国。示例:马识途《我们打了一个大胜仗》:“他们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充分发挥了人定胜天的无比威力,打了一个大胜仗。”
- 10 向隅而泣
- 隅:墙角;泣:哭。一个人面对墙角哭泣。形容没有人理睬;非常孤立;只能绝望地哭泣。出处:汉 刘向《说苑 贵德》:“今有满堂饮酒者,有一人独索然向隅而泣,则一堂之人皆不乐矣。”语法:向隅而泣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绝望地哭。示例:(1)历史上有多少个野心家在他们失败之后成了向隅而泣的可怜虫!(2)要顺应改革开放的历史潮流,不然就会变成向隅而泣的可怜虫。
- 11 知而不言
- 明明知道而不说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列御寇》:“知道易,勿言难。知而不言,所以之天也。”语法:知而不言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周书·侯植传》:“兄既受人任使,安得知而不言。”
- 12 涅而不缁
- 涅:矿物名,古代用作黑色染料;缁:黑色。用涅染也染不黑。比喻品格高尚,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语法:涅而不缁紧缩式;作谓语;含褒义。示例:义孙可谓岁寒不凋,涅而不缁者矣。(《晋书 刘曜载记》)
- 13 迎难而上
- 迎:面对;难:困难;而:就,所以;上:克服。就算遇到困难也不退缩,迎着困难去克服它。示例:面对理想,我们要鼓足干劲,迎难而上,绝不能望梅止渴。
- 14 生而知之
- 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这是唯心主义者的观点。出处:《论语·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语法:生而知之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本能。示例: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唐韩愈《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