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中之国简介
国中之国的意思
解释:
指一个国家内不受中央政权统辖的政权或地方
出处: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六章:“上海市民也因租界形成‘国中之国’,中国人民不能在自己的领土上举行爱国运动,无不恨恨不已。”
语法:
国中之国作宾语;用于口语。
国中之国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独立王国
成语造句
- 1.这里就是重庆租借区,特殊时代的历史产物——国中之国。
- 2.呵呵,局长你听我说,我和龙哥曾经到过金沙先生的住处,那完全是国中之国的地方。
- 3.田将军,现在的天下谁人不知藩镇是国中之国,阁下又何必遮遮掩掩。
- 4.就因为我们第一集团军的战士们不愿意接受他想趁着这个机会让金陵成为国中之国的思想,就要将我们全部赶尽杀绝!
- 5.就在名义上受我皇恩浩泽,这国中之国让朕的卧榻之侧好不安生。国中之国造句。
- 6.这个工部局大体上职能相当于一个自治政府,在前世也确实成为租界的管理机构,国中之国。
英语翻译
- 英语:
a state within a state
国中之国相关词语
- 1 肉中刺
- 比喻最痛恨而急于除掉的东西。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0回:“我们很是那吃醋拈酸容不下人的不成,怎么‘拔出肉中刺,眼中钉’?是谁的钉,谁的刺?”语法:肉中刺偏正式;作宾语;与眼中钉连用。示例: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2回:“替他拔去眼中钉,肉中刺,好等他们来过现成日子!”
- 2 肺腑之谈
- 肺腑:内心。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话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7回:“我东人曾说,倘得见面,命我……替他竭诚拜谢,还有许多肺腑之谈。”语法:肺腑之谈作主语、宾语;用于口语。
- 3 连理之木
- 不同根的树木而枝干连生在一起。古时认为是吉祥的征兆。出处:《晋书 元帝记》:“一角之兽,连理之木。”语法:连理之木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4 卖弄国恩
- 旧指官僚恃恩弄权。出处:《后汉书·孝灵帝纪》:“君以阉宦之隶,刀锯之残,越从洿泥,扶侍日月,卖弄国恩,阶贱为贵,劫迫帝主,荡覆王室,假息漏刻,游魂河津。”
- 5 亿则屡中
- 亿:通“臆”;中:正中。 料事总是能与实际相符。出处:《论语·先进》:“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 6 百足之虫,断而不蹶
- 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同“百足之虫,至死不僵”。出处:唐 马总《意林》卷一:“百足之虫,断而不蹶。”语法:百足之虫,断而不蹶作分句、宾语;指坏势力等不容易被清除。
- 7 管鲍之好
- 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出处:郭沫若《再谈蔡文姬的》:“家公与蔡伯有管鲍之好。”语法:管鲍之好作宾语;用于好朋友。
- 8 恻隐之心
- 恻:悲伤;隐:伤痛;恻隐:对遭受不幸的人表示同情。指怜悯受苦受难者的心情。出处: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语法:恻隐之心偏正式;作宾语;指有同情心。示例:此人为官清正,作事廉明,每怀恻隐之心,常有仁慈之念。(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三回)
- 9 反掌之易
- 反掌:反手。比喻事情十分容易办到出处: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六卷:“得了两州,心中大喜,不胜矜夸,谓取宋天下如反掌之易耳。”语法:反掌之易作宾语;指容易。
- 10 佐国之谋
- 佐:协助;谋:谋略。协助治国的谋略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第五伦传》:“拔于囚虏之中,信其佐国之谋。”语法:佐国之谋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11 南面之尊
- 指王侯之位。出处:《列子·杨朱》:“桀藉累世之姿,居南面之尊。”
- 12 肘腋之忧
- 肘腋:胳膊肘儿和夹肢窝,比喻极接近的地方。形容产生于身旁的祸患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内臣兼常印厂》:“世宗神圣,以至今上,俱太阿在握,可无过虑。倘此例他日踵行,亦肘腋之忧。”语法:肘腋之忧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13 出于水火,登之衽席
- 登:加上;衽席:床席。把人从水火中拉出来放到床上。比喻解救危难中的人们出处:章炳麟《致南京参议会论建都书》:“国维四固,安于泰山,出于水火而登之衽席,则其幸耳。”语法:出于水火,登之衽席作宾语、定语;指为别人解困。
- 14 普天之下
- 指整个天下;遍天下。出处:《诗经 小雅 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语法:普天之下作宾语、定语;指整个天下。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灯火楼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中国的土地是不能卖给外国洋人的,这就不能不想个变通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