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之下简介
普天之下的意思
解释:
指整个天下;遍天下。
出处:
《诗经 小雅 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语法:
普天之下作宾语、定语;指整个天下。
示例:
高阳《胡雪岩全传·灯火楼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中国的土地是不能卖给外国洋人的,这就不能不想个变通办法了。”
成语造句
- 1.缓慢的语气中又带着不容置喙的事实,是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谁,又敢说皇家的不是。
- 2.“暑”来“暑”去,还是你是我的知己,“暑”来“暑”去,还是你我情意最蜜;“暑”来“暑”去,还是得把大暑的祝福送给你,愿普天之下,“暑”你最美丽,“暑”你最快乐,“暑”你。
- 3.普天之下,哪一位办得到?他装痴呆二三十年,如今三十六岁了,才终于当上了皇帝。
- 4.“普天之下,莫非皇土”与“普天之下,莫非国土”无非代表了土地占有的两个极端。
- 5.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帝制时代,最大的包租公包租婆,当然是皇帝和后妃啦。
- 6.普天之下,哪怕有一个也好,必须寻找出能俘获自己这颗心的伟大的东西,美丽的东西,或是慈祥的东西夏目漱石。
英语翻译
- 英语:
universally <on God's earth>
普天之下相关词语
- 1 出于水火,登之衽席
- 登:加上;衽席:床席。把人从水火中拉出来放到床上。比喻解救危难中的人们出处:章炳麟《致南京参议会论建都书》:“国维四固,安于泰山,出于水火而登之衽席,则其幸耳。”语法:出于水火,登之衽席作宾语、定语;指为别人解困。
- 2 国中之国
- 指一个国家内不受中央政权统辖的政权或地方出处: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六章:“上海市民也因租界形成‘国中之国’,中国人民不能在自己的领土上举行爱国运动,无不恨恨不已。”语法:国中之国作宾语;用于口语。
- 3 肺腑之谈
- 肺腑:内心。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话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7回:“我东人曾说,倘得见面,命我……替他竭诚拜谢,还有许多肺腑之谈。”语法:肺腑之谈作主语、宾语;用于口语。
- 4 连理之木
- 不同根的树木而枝干连生在一起。古时认为是吉祥的征兆。出处:《晋书 元帝记》:“一角之兽,连理之木。”语法:连理之木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5 湛湛青天
- 湛湛:厚重的样子。比喻正义和公正。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若没些儿圣灵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语法:湛湛青天作宾语、定语;指上天。示例:湛湛青天作证,他是个为革命事业流血牺牲的英雄,不是叛徒。
- 6 百足之虫,断而不蹶
- 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同“百足之虫,至死不僵”。出处:唐 马总《意林》卷一:“百足之虫,断而不蹶。”语法:百足之虫,断而不蹶作分句、宾语;指坏势力等不容易被清除。
- 7 管鲍之好
- 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出处:郭沫若《再谈蔡文姬的》:“家公与蔡伯有管鲍之好。”语法:管鲍之好作宾语;用于好朋友。
- 8 孽海情天
- 孽:罪孽。罪孽的渊海,情欲的天国。指青年男女深溺于爱情造下的罪孽境界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转过牌坊,便是一座宫门,上面横书着四个大字‘孽海情天’。”语法:孽海情天作宾语、定语;用于男女之间。
- 9 上气不接下气
- 形容因为劳累或焦急而气喘得很厉害出处: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七回:“一霎时漂流数百里外,直把一个好义急公的老鼠淹得上气不接下气。”语法:上气不接下气作状语、定语;形容劳累的样子。示例:钱钟书《围城》:“想不到肚子里有那些呕不完的东西,只吐得上气不接下气,鼻涕眼泪胃汁都赔了。”
- 10 恻隐之心
- 恻:悲伤;隐:伤痛;恻隐:对遭受不幸的人表示同情。指怜悯受苦受难者的心情。出处: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语法:恻隐之心偏正式;作宾语;指有同情心。示例:此人为官清正,作事廉明,每怀恻隐之心,常有仁慈之念。(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三回)
- 11 反掌之易
- 反掌:反手。比喻事情十分容易办到出处: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六卷:“得了两州,心中大喜,不胜矜夸,谓取宋天下如反掌之易耳。”语法:反掌之易作宾语;指容易。
- 12 佐国之谋
- 佐:协助;谋:谋略。协助治国的谋略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第五伦传》:“拔于囚虏之中,信其佐国之谋。”语法:佐国之谋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13 祸乱滔天
- 形容灾祸、战乱极其严重,天下动荡不安。出处:《晋书·惠帝纪》:“祸乱滔天,奸逆仍起,至乃幽废重宫,宗庙纪绝。”语法:祸乱滔天作谓语、定语;用于时局等。
- 14 过庭之训
- 用以指父亲的教诲。出处:晋 袁宏《后汉纪 安帝纪上》:“苌少长藩国,内无过庭之训,外无师傅之道,血气方刚。”语法:过庭之训偏正式;作宾语;指父亲的教诲。示例:宋·张元幹《贺陈都丞除刑部侍郎启》:“夙奉过庭之训,克遵良冶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