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者谆谆简介
言者谆谆的意思
解释:
谆谆:教诲不倦的样子
示例:
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的近义词是言之谆谆,听之藐藐。
成语造句
- 1.言者谆谆,听者藐藐,通常用来感叹自己的付出无法得到应得的回应,倍感凄凉。
- 2.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形容徒费口舌。
- 3.言者谆谆,听者藐藐,谆谆:教诲不倦的样子;藐藐:疏远的样子。说的人很诚恳,听的人却不放在心上。
- 4.如果教师意识不到学生听力的差别,就难免会产生"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的现象。
- 5.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的近义词是言之谆谆,听之藐藐。
- 6.会场里说话的人太多,淹没了台上的声音,真可谓"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言者谆谆相关词语
- 1 婉言谢绝
- 婉:婉转。辞语婉转地不答应出处:曾朴《孽海花》第32回:“幸亏英相罗士勃雷婉言谢绝,否则一个女儿受了两家茶,不特破坏垂成的和局,而且丧失大信。”语法:婉言谢绝作谓语;指委婉拒绝。示例: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14章:“有些邻近村庄没办法的庄稼人,也跑来想上他的工,他赶忙婉言谢绝了。”
- 2 有言在前
- 已以有话说在前头。指事先打了招呼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卷:“只是有言在前,一字也不敢开口。”语法:有言在前作谓语、状语;指事先打了招呼。
- 3 妙言要道
- 妙:神妙,深微;要:重要,中肯。中肯的名言,深微的道理。出处: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八篇:“宫室之疾,食色之害,宜听妙言要道,以疏神导体。”语法:妙言要道联合式;作宾语;指精到的言论,中肯的道理。示例:宜听妙言要道,以疏神导体。(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藩国之文术》)
- 4 同日而言
- 同“同日而论”。出处:《晋书·郗鉴传》:“及愍怀太子之废,可谓柔而有正。武秋失节之士,何可同日而言!”语法:同日而言作谓语、宾语;用于否定句。
- 5 言信行果
- 见“言必信,行必果。”出处:梁启超《近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学说·发端及其略传》:“正直谨严,言信行果。”语法:言信行果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严复《原强》:“而我中国则言信行果,仅成硁硁小人,君子弗尚也。”
- 6 童言无忌
- 忌:忌讳。儿童讲话诚实,纵出不吉之言,无须见怪。讥人说话幼稚可笑出处:巴金《家》:“老太爷因为觉群在堂屋里说了不吉利的话,便写了‘童言无忌,大吉大利’的红纸条,拿出来贴在门柱上。”语法:童言无忌作谓语;用于劝诫人。示例:梁实秋《槐园梦忆》:“童言无忌,相与一笑。”
- 7 嘉言懿行
- 嘉、懿:美好。美好的言行。出处:清 方苞《先母行略》:“几二十年,每作,昼夜语不休,然皆幼所闻古嘉言懿行及侍父母时事,无涉鄙倍者。”语法:嘉言懿行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指有益的言论和高尚的行为。示例:这部书叫《帝鉴图说》,出于明朝张居正的手笔,辑录历代贤主的嘉言懿行。(高阳《玉座珠帘》上册)
- 8 言甚详明
- 论述很详尽明了语法:言甚详明作谓语、定语;用于文章或说话。示例:这篇文章观点已经言甚详明
- 9 人微言贱
- 犹言人微言轻。出处:宋·曾巩《泰山祈雨文》:“吏思其繇,奔走群望,而人微言贱,不能上动。”语法:人微言贱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身份及地位低。
- 10 疾言厉气
- 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同“疾言厉色”。出处:明 宋濂《元故秘书少监揭君墓碑》:“接人和而有礼,寡言峻行,未尝有矜大之色,虽家人不见其疾言厉气。”语法:疾言厉气作谓语、宾语;指人发怒。
- 11 沈静寡言
- 不声不响,很少说话。同“沉默寡言”。
- 12 言不达意
- 亦作“言不逮意”。说的话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出处:《明史·广西土司传二·思明》:“以译者言不达意,复为书晓之。”语法:言不达意作谓语、定语;用于说话或作文等。
- 13 流言飞文
- 犹言流言蜚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楚元王传》:“是以群小窥见间隙,缘饰文字,巧言丑诋,流言飞文,哗于民间。”语法:流言飞文作主语、宾语;指坏话。示例:唐·柳宗元《与裴筼书》:“然若仆者,承大庆之后,必有殊泽,流言飞文之罪,或者其可以乎!”
- 14 多言或中
- 或:有的。中:正好对上。指多方面讨论之,有的可能中的。出处:《云笈七签》卷七十:“凡我同志,庶几于此者,要在细求真诀,务以师授,不可以谀闻浅说、多言或中之义,所希企及矣。”语法:多言或中作谓语、定语;用于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