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声三日简介
余声三日的意思
解释:
语出《列子·汤问》:“(韩娥)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后因以“余声三日”形容乐声余韵无穷,不绝于耳。
出处:
语出《列子·汤问》:“(韩娥)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
语法:
余声三日作定语;用于书面语。
示例:
但令闻一曲,余声三日飞。北周·庾信《听歌一绝》
余声三日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余音绕梁
余声三日相关词语
- 1 回天转日
- 回:旋转。比喻权势力量极大,能扭转极难挽回的局势出处:《旧唐书·王义方传》:“虽挟山超海之力,望此犹轻;回天转日之威,方斯更劣。”语法:回天转日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2 孝子爱日
- 谓珍惜与父母共处的岁月,能及时行孝。出处:汉·扬雄《法言·孝至》:“事父母自知不足者,其舜乎?不可得而久者,事亲之谓也。孝子爱日。”语法:孝子爱日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3 郑卫之声
- 郑卫: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出处:汉·刘向《新序·杂事》:“寡人今日听郑卫之声,呕吟感伤,扬激楚之遗风。”语法:郑卫之声作宾语;指淫乐。
- 4 三环五扣
- 形容捆绑结实。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51回:“四爷赶上一步,就势按倒,解他腰带,三环五扣的捆了一回。”语法:三环五扣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5 三十六策,走是上计
- 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了事出处:《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语法:三十六策,走是上计作谓语、宾语、分句;用于劝说词。
- 6 积日累劳
- 积日:一天又一天;累:多。 任职时间长,立下的功劳多。形容资历很深。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下之不能积日累劳,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
- 7 积恶余殃
- 多行不善,则会遭受恶报。劝人不要行恶,以免祸延子孙。出处:《易经 坤卦 文言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南朝宋 释法明《答李交州难佛不见形》:“积善余庆,积恶余殃,虽新新生灭,交臂代谢,善恶之业,不得不受。”语法:积恶余殃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示例:南朝·宋·释法明《答李交州难佛不见形》:“积善余庆,积恶余殃。”
- 8 三不拗六
- 谓少数人拗不过多数人。出处:明·冯惟敏《僧尼共犯》第二折:“自古道三不拗六,他每都是城狐社鼠,俺也革不了他的积弊。”语法:三不拗六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9 瞻云望日
- 原指贤明的君主恩泽施及尤民。后多比喻得近天子。出处:《史记·五帝本纪》:“就之如日,望之如云。”《晋书·张重华传》:“猛将鹰扬,不豫告成之次,瞻云望日,孤愤义伤,弹剑慷慨,中情蕴结。”
- 10 熏腐之余
- 熏腐:阉割。腐刑之后。指宦官出处:宋·苏轼《论始皇汉宣李斯》:“彼自以为总明人杰也,奴仆熏腐之余何能为。”语法:熏腐之余作宾语;指太监。
- 11 三十六策,走为上策
- 原指无力抵抗敌人,以逃走为上策。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出处:《南齐书 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语法:三十六策,走为上策复句式;作谓语、分句;用于劝说词。示例:清·李绿园《歧路灯》第65回:“三十六策,走为上策。官打的现在。赌博场中闹出事,只有个闻风远扬是高着。”
- 12 破巢余卵
- 比喻破家或被祸后幸存的人。出处:明 夏完淳《〈续幸存录〉自序》:“破巢余卵,旦夕待命。”语法:破巢余卵作宾语、定语;用于灾后。
- 13 三令五申
- 再三地命令和告诫。令:命令。申:说明。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语法:三令五申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示例:不准随意占用马路的规定,政府已三令五申,但少数摊贩仍我行我素。
- 14 三人成虎
- 城里本没有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说城里有虎;听者就信以为真。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传播;就能使人信以为真。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语法:三人成虎复句式;作分句;含贬义。示例:文化大革命中,别有用心的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致使不少好人受到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