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空投隙简介
凿空投隙的意思
解释:
谓寻找时机、捏造罪名。
出处:
《新唐书·酷吏传序》:“推劾之吏,以嶮责痛诋为功,凿空投隙,相矜以残。”
语法:
凿空投隙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凿空投隙相关词语
- 1 箪瓢屡空
- 箪:盛饭竹器;瓢:舀水器。吃的喝的匮乏。形容生活非常贫困。出处: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语法:箪瓢屡空作谓语、定语;指生活贫困。示例: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六卷:“争奈此人箪瓢屡空,若待媒证求亲,俺父亲决然不肯。”
- 2 五体投地
- 五体:头和四肢;投地:着地。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原为古代印度最恭敬的一种致敬仪式。后比喻心悦诚服或敬佩到了极点。出处:《梁书 中天竺国传》:“今以此国君臣民庶,山川珍重,一切珍重,一切归属,五体投地,归诚大王。”语法:五体投地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比喻佩服到了极点。示例:屡闻至论,本极佩服,今日之说,则更五体投地。(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
- 3 凿空取办
- 谓巧立名目,勒索榨取。出处:宋·俞文豹《吹剑录》:“薛寺正季宣谓州县凿空取办,虽有奉法吏,欲宽弛而不得骋。”宋·丘珂《愧郯录·作邑之制》:“间有赋人实窄,凿空取办,郡县不相通融,鲜不受督趣。”语法:凿空取办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4 曾母投杼
- 指曾参的母亲听到“曾参杀人”的传闻接连三次,便信以为真,投杼而走,谓流言可畏。出处:《战国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语法:曾母投杼作宾语、定语;指流言可畏。示例:联以不明,虽有曾母投杼之疑,犹冀言者不信,以为国福。(《三国志 吴书 孙权传》)
- 5 遁迹空门
- 见“遁入空门”。出处:《天雨花》第五回:“逼得我,此一身,走投无路,因此上,来披剃,遁迹空门。”语法:遁迹空门作谓语、定语;指出家为僧尼。示例:智明长老迟疑不语,自己是个萍踪浪迹之人,生生死死,恩恩怨怨,已成过眼烟云,今已遁迹空门。《今古传奇》1983年第4辑
- 6 云过天空
- 比喻事情已经过去,一切恢复平静。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1回:“把一桩惊风骇浪的大案,办得来云过天空。”语法:云过天空主谓式;作宾语;含褒义。
- 7 云净天空
- 见“云过天空”。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一切了当,觉得这事作得来海枯石烂,云净天空,何等干净解脱,胸中十分的痛快。”语法:云净天空作宾语、状语;指不留痕迹。
- 8 投间抵隙
- 同“投隙抵巇”。出处:清·陈田《明诗纪事丁签》:“此辈投间抵隙,诬上行私,一言一笑,都有机关;一止一行,揣知上意。”语法:投间抵隙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长素乘之,投间抵隙,其言获用。”
- 9 空头支票
- 空头:有名无实的;支票:向银行取款或拨款的票据。指有名无实的支票;不能兑现。现多比喻不能实现的诺言或保证。出处:邹韬奋《三十年前的民主运动》:“他们以为放出一个‘九年预备’的空头支票,可以缓和空气。”语法:空头支票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示例:我知道会上根本没研究她的什么事,心里有些怪黎凤乱开空头支票。(茹志娟《在果树园里》)
- 10 横空出世
- 形容人或物高大,横在空中,浮出人世,或比喻卓尔不群。
- 11 投卵击石
- 比喻不自量力,自取失败。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第14卷:“所谓以羊将狼,投卵击石,幸而不用,何过望哉!”语法:投卵击石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12 鹰击长空
- 谓雄鹰振翅飞翔于辽阔的天空。亦比喻有雄心壮志的人在广阔的领域中施展自己的才能。出处: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词:“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 13 情投意和
- 投:契合。形容双方感情融洽,心意完全一致。亦作“情孚意合”、“意同情合”、“情投意洽”、“情亲意合”、“意合情投”、“情投气合”。
- 14 方枘圆凿
- 枘:榫头;圆凿:圆榫眼;卯眼。方形的榫头;圆形的卯眼。比喻格格不入、不相容、不适宜。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孟子荀卿列传》:“持方枘欲内圜凿,其能入乎?”语法:方枘圆凿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比喻格格不入。示例:为了让子女能够成龙成凤,许多父母一味进行填鸭式的方枘圆凿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