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传户诵简介
家传户诵的意思
解释:
家家户户传习诵读。
出处:
明·沈德符《野获编·词曲·填词名手》:“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语法:
家传户诵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等。
示例:
孙犁《关于散文创作的答问》:“一篇短文,语言文字不讲求,是成不了家传户诵之作的。”
成语造句
- 1.它或许并不指向于“出文化大家、造学术高门”,但一个家传户诵的文化景象,却是已经隐然浮现了。
- 2.杜甫的《前出塞》是一首家传户诵的精品佳作。
- 3.由于这部书,父亲成了家传户诵,妇孺皆知的人物。
- 4.当人类隔阂泯除,四海成为一家时,《道德经》将是一本家传户诵的书。
- 5.宋代以后,《四书》是家传户诵之学啊。
- 6.《牡丹亭》描写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被誉为中国传奇戏剧的巅峰,一经问世,“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英语翻译
- 英语:
become a household word
家传户诵相关词语
- 1 乔木世家
- 乔木:代指贵族、高官。指贵族世家出处:《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语法:乔木世家作宾语、定语;用于树木。示例:他出身于乔木世家,深喑官场的尔虞我诈
- 2 克传弓冶
- 犹克绍箕裘。出处:《旧唐书·赵道兴传》:“卿今克传弓冶,可谓不坠家声。”语法:克传弓冶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3 众口相传
- 众人辗转述说。见“众口交传”。出处:黄仁宇《万历十五年》:“礼部的调查毫无结果,于是只能回奏:当时众口相传,首先讹传者无法查明。”语法:众口相传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4 道路传闻
- 传闻:非亲身经历出自他人之口的消息。指社会上互相传告的消息出处:邹韬奋《抗战以来·“来宾”种种》:“道路传闻,尚有假借取缔与指导名义,摧残合法组织,箝制正当言论,拘捕热血青年。”语法:道路传闻作宾语、定语;用于言论等。
- 5 三家村
- 指偏僻的小乡村。出处:宋 苏轼《用旧韵送鲁远翰知洛州》:“永谢十年旧,老死三家村。”语法:三家村作宾语、定语;指小地方。
- 6 一脉相传
- 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的继承关系。出处:明 汪廷讷《三祝记 叙别》:“纯仁今日将麦舟赈济曼卿,这才是一脉相传,何愁皇天不佑。”语法:一脉相传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文化、思想等。示例: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在当时,古文家一脉相传,大都是皇甫湜一派。”
- 7 传闻失实
- 传闻:听别人所讲。传言已经不符合真实情况出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水经注>》:“故于滦河之正源,三藏水之次序,白檀要阳之建置,俱不免附会乖错,甚至以浙江妄合姚江,尤为传闻失实。”语法:传闻失实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事情等。
- 8 自出一家
- 指在某一方面的学问或技术有独到的见解或独特的做法,能自成体系。出处:《魏书 祖莹传》:“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语法:自出一家作谓语、定语;指独特的见解。示例:尤喜作墨鬼、钟馗等画,怪怪奇奇,自出一家。元 夏文彦《图绘宝鉴 元朝》
- 9 家骥人璧
- 喻指优秀人才。出处:明·胡应麟《诗薮·国朝下》:“穆庙时,寓内承平,荐绅韦布,操觚令简,家骥人璧,云集都下。”语法:家骥人璧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10 家徒四壁
- 徒:只;壁:墙壁。家里只有四周的墙壁。形容穷得一无所有。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司马相如传》:“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语法:家徒四壁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家中贫穷,一无所有。示例:他已穷到家徒四壁,身无分文的地步了。
- 11 左家娇女
- 晋左思《娇女诗》有“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晳”之句,后以“左家娇女”指美丽可爱的少女。出处:晋·左思《娇女诗(吾家有娇女)》:“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唐·李商隐《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予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诗:“嵇氏幼男犹可悯,左家娇女岂能忘。”语法:左家娇女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唐·李商隐《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予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诗:“嵇氏幼男犹可悯,左家娇女岂能忘。”
- 12 传为笑谈
- 笑谈:笑话;笑料。流传开去成为人们谈笑的资料。出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嘉平公子》:“公子虽愧恨,犹不知所题,折帖示仆。闻者传为笑谈。”语法:传为笑谈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等。示例:大家就嘻嘻哈哈传为笑谈。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 13 宿世冤家
- 指有前世仇怨。形容积怨很深。也用作昵称出处:宋·道山先生《道山清话》:“宿世冤家,五年夫妇,从今以往,不打这鼓。”语法:宿世冤家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4 儒家经书
- 中国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语法:儒家经书作主语、宾语、定语;指经典著作。示例:我最喜欢研究儒家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