撼树蚍蜉简介
撼树蚍蜉的意思
解释:
撼:摇动。蚍蜉:大蚂蚁。想把大树摇动的大蚂蚁。比喻自不量力者。
出处:
唐·韩愈《调张籍》诗:“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语法:
撼树蚍蜉作宾语;指自不量力者。
示例:
应变若机张,马策元驹,车抗螳螂,撼树蚍蜉,更分遣随营相向。(清 洪楝园《后南柯 伐檀》)
撼树蚍蜉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蚍蜉撼树
成语故事
- 唐朝时期,李白、杜甫刚去世不久,就有人对这两位诗人的作品妄加诋毁,韩愈对此很不满意,就写给好友《调张籍》一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得到张籍的赞同
英语翻译
- 英语:
an ant trying to shake a tree-ridiculously overrating oneself
撼树蚍蜉相关词语
- 1 拔帜树帜
- 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出处:见“拔赵帜易汉帜”。语法:拔帜树帜作谓语、定语;指战胜对方。示例:拔帜树帜燃列炬,中丞盼断关山尘。清·林寿图《谭军门以饥军三营至凤翔与犒一餐是夜报夺上关寄呈刘中丞》诗
- 2 玉树临风
- 形容人风度潇洒,秀美多姿。亦作“临风玉树”。出处: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20回:“其人品之美,翩翩皎皎,有如玉树临风。”语法:玉树临风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梁实秋《孩子》:“写孩子初生,大家誉为珍珠宝贝,稍长都夸做玉树临风。”
- 3 玉树盈阶
- 盈:满。满台阶都是碧玉般的树。比喻子弟既多且多出处:清·张岱《孙忠烈公世乘序》:“五世后且玉树盈阶,方兴未艾。”语法:玉树盈阶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4 柳树上着刀,桑树上出血
- 比喻代人受过。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0卷:“忽朝一日,发出句说话来,教‘张公吃酒李公醉’,‘柳树上着刀,桑树上出血’。”语法:柳树上着刀,桑树上出血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张平《抉择》:“真正是柳树上着刀,桑树上出血。”
- 5 树碑立传
- 树:建立。原指把某人生平事迹刻在石碑上或写成传记;使他的名声世代流传下去。现比喻树立个人威信;抬高个人声望。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桓彬传》:“蔡邕等共论序其志,佥以为彬有过人者四……乃共树碑而颂焉。”语法:树碑立传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示例:(1)群众不喜欢自己给自己树碑立传的领导。(2)历代的反动统治者都为自己树碑立传,以抬高个人,掩盖罪行。
- 6 火树银花
- 火树:火红的树;指树上挂满灯彩;银花:银白色的花。指灯光闪亮;绚丽灿烂。出处:唐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语法:火树银花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形容节日晚上的灯火。示例:火树银花不夜天,弟兄姐妹舞翩跹,歌声唱彻月儿圆。(柳亚子《浣溪沙》词)
- 7 别树一旗
- 比喻与众不同,加成一家。出处: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七:“唐义山、香山、牧之、昌黎,同学杜者;今年内其诗集,都有是别树一旗。”语法:别树一旗作谓语、定语;指另创局面。
- 8 蜻蜓撼石柱
- 比喻不自量力。也比喻纹丝不动。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2回:“这行者即去拿瓶,——唉,莫想拿得他动。好像似蜻蜓撼石柱,怎生摇得半分毫?”语法:蜻蜓撼石柱作宾语、定语;指不自量力。示例:清·吴璿《飞龙全传》第36回:“指望按倒了好绑缚,不想蜻蜓撼石柱一般,动也不动。”
- 9 衹树有缘
- 衹树:佛教语,给孤独园的略称;缘:缘分。与佛法有缘分出处:明·陈汝元《金莲记·郊遇》:“漫言衹树有缘,落得浮萍无定。”语法:衹树有缘作宾语、定语;指有佛缘。
- 10 切树倒根
- 比喻彻底。
- 11 震撼寰宇
- 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语法:震撼寰宇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声势极大。示例:三峡工程震撼寰宇,造福人们
- 12 星桥火树
- 火树:火红的树。形容灿烂绚丽的焰火或灯火出处: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语法:星桥火树作宾语、定语;用于焰火或灯火。
- 13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 比喻前人为后人造福。亦作“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出处:陆士谔《续孽海花》第32回:“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反把那种树的人杀了,还有甚么公理呢!”语法: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给后辈造福。示例:邓普《军队的女儿》:“中国有句古话:‘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 14 树功立业
- 树:建立;业:业绩。建立功勋和业绩出处:唐·杜牧《上宣州崔大夫书》:“未有不得多士之尽心,而得树功立业流于歌诗也,况于诸侯哉!”语法:树功立业作谓语、宾语;指建立功勋和业绩。示例:男子汉当树功立业,成就一番事业
大家在问
撼 字的笔顺写法
撼 字的笔顺怎么写
1、在汉语字典中“ 撼 ”字共有16画,笔顺写法是:横 竖钩 提 横 撇 横 竖 横折 横 斜钩 撇 点 点 斜钩 点 点
2、撼的笔顺写法图解:
3、动画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