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志不分简介
用志不分的意思
解释:
指一心不二用,不分散注意力
出处:
《庄子·达生》
用志不分相关词语
- 1 猪狗不如
- 1.猪与狗。2.詈词。谓人下贱如牲畜。出处:老舍《四世同堂》:“他须纳住气,向连猪狗不如的人说好话。”语法:猪狗不如作谓语、定语;指不通人性。示例:叶赫那拉·图鸿《乾隆皇帝》第一章:“既可堵红花会之口,又除掉了姓穆的这个猪狗不如的东西。”
- 2 至死不渝
- 至:到;渝:改变。到死都不改变。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语法:至死不渝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示例:他俩之间有着至死不渝的爱情。
- 3 按纳不住
- 按纳:克制。指激动、愤怒等感情无法抑制出处: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8卷:“不想遇着许仙,春心荡漾,按纳不住,一时冒犯天条。”语法:按纳不住作谓语、状语;表示人的复杂情感控制不住。示例:他激动得有些按纳不住了
- 4 不稼不穑
- 稼:播种;穑:收获谷物。泛指不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出处:《诗经 魏风 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语法:不稼不穑作谓语;指不参加农业生产。示例:你不稼不穑,哪里有收获?
- 5 磊落不羇
- 形容胸怀坦荡,举止不受约束。 宋 苏轼 《及第後谢秋赋试官启》:“不泥於古,不牽於今,非有苛碎難知之文,將觀磊落不羇之士,使天下知文章誠可以致治。”亦作“ 磊落不羈 ”、“ 磊落不覊 ”。 清 戴名世 《曹氏怪石记》:“今夫天下磊落不覊之人,雅量高致之士,於世間之嗜好一切不以屑意,而其性情必有所寄託,未有泊然頽然絶無所寓意者也。” 清 刘大櫆 《颍州府通判吕君墓表》:“君磊落不羈,而負性精勤;賓友滿座,飲酒終日,而事皆辦治。”
- 6 不识庐山真面目
- 庐山:山名,江西九江市南面的一座山。比喻认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质出处:宋 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语法:不识庐山真面目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形容不识事物的本质。示例:革命家,终会在大风大浪中,辨明方向,分清歧路;怎能够--只见长江滚滚来,不识庐山真面目!郭小川《万里长江横渡》诗
- 7 宁为鸡尸,不为牛从
- 尸:主持,主管。比喻宁可做小国的主人,也不做大国的仆从。指宁可在小地方当家作主,不去大地方受人指使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宁为鸡尸,不为牛从。”语法:宁为鸡尸,不为牛从作定语、分句;指人的处世。
- 8 恬不知怪
- 谓安然处之,不以为怪。语本汉贾谊《治安策》:“至于俗流失,世坏败,因恬而不知怪。”出处:语出汉·贾谊《治安策》:“至于俗流失,世坏败,因恬而不知怪。”宋·苏轼《谢中书舍人表》:“既任止于训词,故权移于胥史,恬不知怪,习为故常。”语法:恬不知怪作谓语、定语;指不以为怪。示例:日久相沿,恬不知怪,惜无有正之者。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五
- 9 绝口不道
- 绝口:始终不开口。闭着嘴不说话。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丙吉传》:“吉为人深厚,不伐善。自曾孙遭遇,吉绝口不道前恩,故朝廷莫能明其功也。”语法:绝口不道连动式;作谓语、宾语;指闭口不说话。示例:无如当放逐之余,绝口不道。(清 无名氏《杜诗言志》卷十)
- 10 百不为多,一不为少
- 指难得的好人或好东西。出处:《南史 任昉传》:“褚彦回尝谓遥曰:‘闻卿有令子,相为喜之。所谓百不为多,一不为少。’由是闻声藉甚。”语法:百不为多,一不为少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好东西或人。示例:然不难得则不足为佳物,古人亦云‘百不为多,一不为少’者,谓此也。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四
- 11 行不贰过
- 谓犯过的错误不再犯。语出《论语·雍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出处:语出《论语·雍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语法:行不贰过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 12 非分之念
- 分:本分;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指超出本分的想法念头。出处: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五章:“手上戴有两副赤金镯子,因此触动了一部分士兵的非分之念。”语法:非分之念作宾语;常与“有”连用。示例:你不能对她有非分之念。
- 13 不壹而三
- 指再三;多次。出处:《孔子家语 弟子行》:“子贡既与卫将军文子言。适鲁,见孔子曰:‘卫将军文子问二三子之于赐,不壹而三焉。赐也辞,不获命;以所见者对矣。’”语法:不壹而三作谓语、状语;用于多次。
- 14 靡坚不摧
- 谓能摧毁任何坚固的东西。形容力量强大。出处:郑藻如《<盛世危言>序》:“陶斋之书之切直,洞中夫时局之隐微,斯不啻李将军射虎之矢,靡坚不摧。”语法:靡坚不摧作谓语、定语;指力量大。示例:汪东《革命今势论》:“有一国焉,度其兵力之厚,靡坚不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