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言吐语简介
出言吐语的意思
解释:
见“出言吐气”。
出处:
《平山冷燕》第六回:“宋信见冷绛雪出言吐语伶牙利齿,先有三分惧怯,不敢多言,只喏喏而已。”
语法:
出言吐语作谓语、宾语;指人的说话等。
示例:
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六回:“宋信见冷绛雪出言吐语伶牙利齿,先有三分惧怯,不敢多言,只诺诺而已。”
出言吐语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出言吐气
成语造句
- 1.他那一套礼貌举止,也象他的出言吐语一样,已经陈腐不堪。
- 2.令堂也琐碎些,只是逆来顺受,不该这等放泼,出言吐语,教道乡村。
- 3.他出言吐语含混不清,喉咙眼里好象灌进了不少泥浆似的。
- 4.出言吐语勿忘有容乃大行为举止切记恶小不为。
- 5.后来知道茹家是京剧世家,又是在“富连成”锤炼出来的,上了台出言吐语,举手投足,都有讲究。
- 6.母亲实在太厌恶他了,因此伊丽莎白有时候竟会认为,即使以他财产地位,也挽回不了母亲的心,可是,母亲对这门婚姻无论是坚决反对也好,欣喜若狂也好,她的出言吐语反正都是不得体。
出言吐语相关词语
- 1 随语生解
- 随:顺着;语:话;解:解释。 指依据一段话或前后文,对某个不懂的概念做出解释。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七:“僧问:‘如何是佛?’师呵呵大笑。僧曰:‘何哂之有?’师曰:‘笑你随语生解。’”
- 2 吐气如兰
- 指气息像兰花那样香。形容美女的呼吸。也用于形容文词华美。
- 3 爱如己出
- 像对待亲生子女那样地爱护。出处:明 周辑《西湖二集 假邻女诞生真子》:“果然方氏爱如己出,抚养成人长大。”语法:爱如己出作谓语、定语;指十分喜爱。示例:她出世半岁,就丧了父亲,一岁半时,就随母来到邓家。母亲自然是爱的,后父也爱如己出。(沈从文《死水微澜》第二部分)
- 4 言出法随
- 言:话;这里指法令或命令;法:法律;随:跟随。话一说出口。法律就跟在后面。指法令一经公布就严格执行;如有违犯就依法处理。出处:清 林则徐《奉旨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传牌稿》:“言出法随,各宜懔遵毋违。”语法:言出法随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倘有不法之徒,胆敢阴谋捣乱,本府本处言出法随,勿谓言之不预。(毛泽东《陕甘宁边区政府、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
- 5 君子之言
- 原文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
- 6 好言自口,莠言自口
- 莠言:坏话。好话出自他的口,坏话出自他的口。指人说话反复无常出处:《诗经·小雅·正月》:“好言自口,莠言自口。忧心愈愈,是以有侮。”语法:好言自口,莠言自口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人说话等。
- 7 冰炭不言,冷热自明
- 比喻内心的诚意不用表白,必然表现在行动上。出处:《晋书·王沈传》:“尧、舜、周公所以能致忠谏者,以其款诚之心者也,冰炭不言,而冷热之质自明者,以其有实也。”语法:冰炭不言,冷热自明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口语。
- 8 作言起行
- 言行必须一致。
- 9 蜂出泉流
- 像群蜂倾巢,如泉水涌流。形容一时并作。出处:清 龚自珍《古史勾沉论二》:“孔子殁,七十子不见用,衰世著书之徒,蜂出泉流。”语法:蜂出泉流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10 出于水火,登之衽席
- 登:加上;衽席:床席。把人从水火中拉出来放到床上。比喻解救危难中的人们出处:章炳麟《致南京参议会论建都书》:“国维四固,安于泰山,出于水火而登之衽席,则其幸耳。”语法:出于水火,登之衽席作宾语、定语;指为别人解困。
- 11 吐属不凡
- 吐属:谈吐。形容谈吐出众,不同一般出处:曾朴《孽海花》第三回:“开道阔达,吐属不凡。”语法:吐属不凡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2 直言正色
- 谓言语正直,仪容严肃。出处:《三国志·魏志·国渊传》:“每于公朝论议,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语法:直言正色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示例:直言正色,论不阿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
- 13 可以意会,不可言传
- 会:领会,理解。只能心领神会,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出处:清·刘大魁《论文偶记》:“凡行文多寡短长,抑扬高下,无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语法:可以意会,不可言传作宾语、定语;指只可内心体会。示例:这些事情可以意会,不可言传
- 14 一语中人
- 中:中伤。以一句话中伤人。出处:宋·李昌令《令善录·刘贡父》:“盖好谑人者,但知取快一时,不知一语中人,其酷甚于毒刃。”语法:一语中人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