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抖瑟瑟简介
抖抖瑟瑟的意思
解释:
抖抖簌簌,因害怕等而身体颤抖
出处: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他抓住了他的手,也说不出的喜欢,抖抖索索地叫道:‘啊!是你,老胡泰呀!’”
语法:
抖抖瑟瑟作定语、状语;用于人的神态。
抖抖瑟瑟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成语造句
- 1.摄政王抖抖瑟瑟地说,将军不要杀我,我也只是奉命行事。
- 2.青蛟,你干嘛躲在后面抖抖瑟瑟的。
- 3.秦冲刚进小门,便见十几个牢头正抖抖瑟瑟的跪在院中,四周,是一群凶神恶煞般的马邑军士。
- 4.亮哥被项东揪在手中,拼命挣扎也挣不脱后,手便抖抖瑟瑟四处抓挠,嘴巴开阖似想开口骂人,却又发不出声音,眼神里既有惶恐又有怨毒。
- 5.依然是嗲嗲的声音,依然是那种吴侬软语的娇腻嗔语,听得铁青的身上一个劲的抖抖瑟瑟。
- 6.趁着这些怪物群情亢奋,他开始抖抖瑟瑟往后退去,由于心情紧张,转身之际脚下绊到什么,身体踉跄,嘭地一声,额头重重地撞在一堵贝壳墙面上。
英语翻译
- 英语:
shiver
抖抖瑟瑟相关词语
- 1 瑟瑟缩缩
- 身体因寒冷、惊恐等而蜷缩、抖动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3回:“弥轩望了他一眼,他就瑟瑟缩缩的出去了。”语法:瑟瑟缩缩作定语、状语;用于口语。示例: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他瑟瑟缩缩地走到任天华面前。”
- 2 锦瑟年华
- 比喻青春时代。出处:唐·李商隐《锦瑟》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语法:锦瑟年华作主语、宾语;比喻青春时代。示例:宋·贺铸《青玉案》词:“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 3 琴瑟失调
- 琴瑟:古乐器名,比喻夫妇。琴瑟演奏的不谐调。比喻政令不当,失去调节。也比喻夫妇不和。出处:《汉书 董仲书传》:“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语法:琴瑟失调作宾语、定语;多用于夫妻之间。示例:所可惜者,埙篪和鸣,却又琴瑟失调。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九十九回
- 4 琴瑟和好
- 比喻夫妇情深和美。亦作“琴瑟静好”、“琴瑟之好”、“琴瑟之欢”、“琴瑟之乐”、“琴瑟和同”、“琴瑟和调”。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孙生》:“孙由是琴瑟和好。生一男一女。十余年从无角口之事。”语法:琴瑟和好作宾语、定语;多用于夫妻之间。
- 5 抖擞精神
- 振作起精神。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杭州光庆寺遇安禅师》:“(僧)问:'光吞万象从师道,心月孤圆意若何?'师曰:'抖擞精神着。'”语法:抖擞精神作谓语;指振作精神。示例:飞抖擞精神,酣战吕布。连斗五十余合,不分胜负。(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回)
- 6 琴瑟调和
- 比喻夫妻恩爱。出处:《群音类选 》:“琴瑟调和,百年相聚。”语法:琴瑟调和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示例: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52回:“若是少年夫妇,琴瑟调和,女貌郎才,如鱼得水。”
- 7 如鼓琴瑟
- 比喻夫妻间和谐美好出处:《诗经·小雅·常棣》
- 8 瑟瑟失调
- 比喻政令不当,失去调节。也比喻夫妇不和。
- 9 瑟弄琴调
- 比喻夫妇感情融洽。出处:语出《诗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语法:瑟弄琴调作谓语、定语;用于夫妻之间。示例:瑟弄琴调,好合诚堪慰。明汪廷讷《狮吼记·谈禅》
- 10 琴瑟相调
- 琴瑟:古代两种乐器。比喻夫妻恩爱,感情融洽出处:《诗经·小雅·棠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语法:琴瑟相调作谓语、宾语;用于夫妻间。示例: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四折:“今日也鱼水相谐,燕莺成对,琴瑟相调。”
- 11 和如琴瑟
- 比喻夫妻相亲相爱。出处:《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 12 取瑟而歌
- 瑟:弦乐器。弹瑟歌唱。比喻用曲折的方式表达情意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阳货》:“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语法:取瑟而歌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高阳《母子君臣》:“这两句话岂仅取瑟而歌,简直就是俗话说的‘杀鸡骇猴’。”
- 13 抖搂精神
- 振作起精神。
- 14 泓峥萧瑟
- 形容诗文意境深远,幽雅恬静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泓峥萧瑟,实不可言。每读此文,辄觉神超形越。”语法:泓峥萧瑟作谓语、定语;用于诗文。示例:泓峥萧瑟不可言,周遭水木亭轩。清黄遵宪《诸君子约游后乐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