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居有思简介
平居有思的意思
解释:
平居:时常,经常。指对平常的小事都想得很周到。
出处:
唐·杜甫《秋兴》:“鱼龙寂寞秋江冷,战国平居有所思。”
平居有思相关词语
- 1 有典有则
- 典:制度;则:法则。有制度,有法则可供依据出处:唐·刘穆之《卢公清德颂》:“无偏无党,有典有则。”语法:有典有则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2 不知有汉,何论魏晋
- 不知道有汉朝,三国魏及晋朝就更不知道了。形容因长期脱离现实,对社会状况特别是新鲜事物一无所知。也形容知识贫乏,学问浅薄。出处: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何论魏晋。”语法:不知有汉,何论魏晋作宾语、分句;用于人的见识。
- 3 大有之年
- 丰收的年岁。《幼学琼林·卷一·岁时类》:“岁歉曰饥馑之岁,年丰曰大有之年。”
- 4 沈思熟虑
- 亦作“沉思熟慮”。深入思索,仔细考虑。 茅盾 《虹》七:“像受了什么刺戟似的, 梅女士 忽然戴着一付沉思熟虑的面孔。”
- 5 绰绰有裕
- 形容很宽绰,有多余。绰绰:宽裕的样子。出处:《诗经·小雅·角弓》:“此令兄弟,绰绰有裕。”语法:绰绰有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力等很宽恕。示例:猗欤汝阴,绰绰有裕。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
- 6 大有作为
- 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做出显著成绩。作为:可做的事;也可指做出成绩。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主不之。”朱熹集注:“大有为之君,大有作为,非常之君也。”语法:大有作为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与大有可为相对。示例:民国元年革命后,先生的所志已达,该可以大有作为了,然而还是不得志。(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 关于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 7 天上少有,地下难寻
- 形容极其稀少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八回:“上通天文,下察地理,这样先生,天上少有,地下难寻。”语法:天上少有,地下难寻作谓语、定语;多用于口语。
- 8 动静有常
- 常:常规,法则。行动和静止都有一定常规。指行动合乎规范。出处:《周易·系辞上》:“动静有常,刚柔断矣。”语法:动静有常作定语、宾语;指行动合乎规范。
- 9 尸居龙见
- 居:静居;见:出现。静如尸而动如龙。出处:《庄子 在宥》:“故君子苟能无解其五藏,无擢其聪明,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语法:尸居龙见作谓语、定语;指动态和静态。
- 10 振振有词
- 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说个不休。出处:清 梁启超《关税权问题》:“今者外人之以排外相诬者,既振振有词,其乌可更为无谋之举,以授之口实也。”语法:振振有词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示例:(1)晏子振振有词地驳斥了楚王对齐国的诬蔑。(2)你别看他表面理直气壮,振振有词,实际内心空虚得很。
- 11 别居异财
- 指另立门户,各蓄家产。出处:清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 光绪十六年十二月初十日》;“子既娶妇,与父母别居异财,甚者不相闻问。”语法:别居异财作谓语、定语;指兄弟、父子等分家。
- 12 持平而论
- 指公正的意见。
- 13 无何有之乡
- 无何有:即无有。原指什么都没有的地方,后指虚幻的境界。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逍遥游》:“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语法:无何有之乡动宾式;作宾语;指空无所有的地方。示例:郁达夫《文学上的阶级斗争》:“古今来这些艺术家所以要建设这无何有之乡,追寻那梦里的青花的原因,究竟在什么地方呢?”
- 14 后来居上
- 居;处在。后来的人坐在了上面的位子。指后起的胜过先前的;后辈胜过前辈。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汲郑列传》:“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语法:后来居上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后者胜前者。示例:今老矣,乐不预少年文酒之会,后来居上,又不知其为谁?(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