踵武相接简介
踵武相接的意思
解释:
同“踵趾相接”。
出处:
宋·陈亮《跋焦伯强帖》:“诸公巨人踵武相接,天下毫发丝粟之才,皆得以牵连成就,况且伯强之卓然能自见者乎!”
语法:
踵武相接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踵武相接相关词语
- 1 道路相望
- 形容人络绎不绝出处:唐·李世民《命俭等征诏》
- 2 各不相谋
- 谋:商量,计义。各自按照自己的意思办事,不互相商量。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语法:各不相谋作谓语;指各自行事。
- 3 旋踵即逝
- 旋踵:转动脚后跟;逝:消失。在转身时就消失了。形容消失迅速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吴起传》:“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语法:旋踵即逝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4 相濡相呴
- 濡:湿润;呴:吐口水。互相吐口水,湿润对方。比喻在困境中相互救助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语法:相濡相呴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互相帮助。示例:金·元好问《女儿山避兵送李长源归关中》诗:“相濡相呴尚可活,轹釜何曾厌求索。”
- 5 冰炭相爱
- 爱:亲近。冰和炭互相接近。比喻互相救助。出处:《淮南子·说山训》:“天下莫相憎于胶漆,而莫相爱于冰炭,胶漆相贼,冰炭相息也。”
- 6 才兼文武
- 指人具有文武两方面的才能。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卢植传》:“熹平四年,九江蛮反,四府选植才兼文武,拜九江太守,蛮寇宾服。”语法:才兼文武作谓语、定语;指文武全才。示例: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八回:“故博王友文,才兼文武,识达古今。”
- 7 冰炭不相容
- 冰:冰块;炭:炭火;容:接纳。比喻两种对立的事物不能并存出处:宋 陆游《寄题李季章侍郎石林堂》诗:“君不见,牛奇章与李卫公,一生冰炭不相容。”语法:冰炭不相容复句式;作分句;形容对立的事物。示例:有一派人说:革命和文学是冰炭不相容的,这两个东西根本不能并立。郭沫若《革命与文学》
- 8 相互尊重
- 尊重:敬重,重视。指互相重视语法:相互尊重作谓语;指互相重视。示例:我们要相互尊重
- 9 意气相得
- 形容志趣极其相合。出处:唐·李百药《北齐书·高乾传》:“魏领军元叉,权重当世,以意气相得,接乾甚厚。”语法:意气相得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情趣相同。示例:清·许奉恩《里乘》第八卷:“与有美同窗肄业,意气相得。”
- 10 互相推诿
- 诿:也作“委”,推辞;推诿:把责任推给别人。彼此之间互相推托,谁也不愿承担责任。出处:明·李贽《焚书·因记往事》:“甚至互相推托,以为能明哲。”语法:互相推诿作谓语、宾语;指不负责任。示例:彼此互相推诿,皆弃之不收,反遗之以与金人用。(《新刊大宋宣和遗事》利集)
- 11 福业相牵
- 业:罪孽;牵:缠绕。指福运与罪孽往往相互缠绕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02卷:“有缘无缘,福业相牵,有缘福至,无缘业缠。”语法:福业相牵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 12 修文偃武
- 提倡文教,停息武备。出处:唐·薛逢《九日曲池游眺》:“正当海晏河清日,便是修文偃武时。”语法:修文偃武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政策等。示例: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20回:“那时宋朝自从南渡以来,家国偏安,仅云小康,正是修文偃武之际,重的极是文人。”
- 13 陌路相逢
- 与陌生人相遇在一起。出处: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八回:“我与你家小姐陌路相逢,欲言恩,恩深难言;欲言情,又无情可言。”语法:陌路相逢作谓语、定语;指初次见面。
- 14 相得恨晚
- 认识太晚了。形容新交的朋友十分投合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黄英》:“二人纵饮甚欢,相得恨晚。”语法:相得恨晚作谓语、定语;指彼此投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