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胎俗骨简介
凡胎俗骨的意思
解释:
凡:平庸,寻常。指人间普通平庸的人
出处:
明·无名氏《蕉帕记》第三出:“向来偏觅多人,皆系凡胎俗骨,无可下手。”
语法:
凡胎俗骨作宾语、定语;指平庸的人。
示例:
清·李渔《无声戏》第九回:“其余的凡胎俗骨,有了几桩,定少几桩,那里能勾十全?”
成语造句
- 1.你始终深受的眷顾,而我们这些凡胎俗骨却必须与人类世界共存亡。
- 2.所以啊,像我这样肚子里藏不下三两油的凡胎俗骨,注定是做不了须处心积虑,坐怀不乱才能成就的所谓大事。
- 3.其实,这池子里的水,如果是凡胎俗骨,泡了此水之后会痛不欲生,很多人都曾受不了这痛苦而自尽。
- 4.虽然精妙但却依然受限于碳基生命的凡胎俗骨。
- 5.以武入道,历经千难,受尽万阻,经悠悠万载,凡胎俗骨,终证大道。
- 6.我们?呵呵,还好我们是近千年内才产生的一族,我们的族人原本也是平凡之人,凡胎俗骨,亦不能脱离凡间人类的那些陋习,亦不能自命清高躲过勾心斗角蛇血心肠。
英语翻译
- 英语:
the body as heir to all mortal desires
凡胎俗骨相关词语
- 1 起例发凡
- 指说明全书要旨,拟定编写体例出处:晋·杜预《春秋左传序》
- 2 百凡待举
- 无数事情都等待兴办。出处:平佚《临时政府成立记》:“而沪军陈都督,复以民军倡义伊始,百凡待举,无总机关以代表全国,外人疑虑,交涉为难。”语法:百凡待举作谓语、定语;用于事业刚举办或刚接办时。
- 3 相习成俗
- 习:习惯于。相互因袭,而形成一种习俗出处: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理》:“今虽至愚人,悖戾恣睢,其处断一事,责诘一人,莫不辄曰理者,自宋以来,始相习成俗。”语法:相习成俗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4 铭肤镂骨
- 同“铭心镂骨”。出处:唐·令狐楚《代李仆射谢男赐绯鱼袋表》:“铭肤镂骨,不敢殒坠。”语法:铭肤镂骨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印象深刻。
- 5 惊愚骇俗
- 使愚昧鄙俗之人感到震惊。出处:清·李绂《裕州观祷雨》诗:“神或附人称马子,惊愚骇俗走相使。”语法:惊愚骇俗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6 贼皮贼骨
- 指贼人肉体久受责罚,耐受性强。形容作贼已十分老练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1卷:“李彪终久是衙门人手段,走到灶下取一根劈柴来,先把李旺打一个下马戚。问道:‘银子那里去了?’李旺是贼皮贼骨,一任打着,只不开口。”语法:贼皮贼骨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7 骨肉至亲
- 指关系最密切的亲属。出处:《三国志·魏书·鲜卑传》:“不如还我,我与汝是骨肉至亲,岂与仇等。”语法:骨肉至亲作宾语、定语;指亲人。示例:萧队长又说,贫雇是农是骨肉至亲,我才敢说话。(曲波《暴风骤雨》二十五)
- 8 贞不绝俗
- 谓品性高洁而不与世俗隔绝。出处:《后汉书 郭太传》:“或问汝南范滂曰:‘郭林宗何如人?’滂曰:‘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它。”语法:贞不绝俗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贞不绝俗,以忘机为心。唐独孤及《唐故河南府法曹参军张公墓表》
- 9 移风平俗
- 转变风气,改变习俗。出处:《吕氏春秋 侈乐》:“凡音乐通乎政,而移风平俗者也。”语法:移风平俗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改变风俗等。
- 10 换骨脱胎
- 原为道教用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转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出处:金 侯善渊《杨柳枝 丱岁飘蓬住远山》词:“换骨脱胎归旧路,返童颜。”语法:换骨脱胎作谓语、状语;指彻底改变。
- 11 变俗易教
- 改变原有的习俗和教化。出处:《管子七法》:“变俗易教,不知化不可。”语法:变俗易教作谓语、定语;指改变原来的习惯。
- 12 钻心刺骨
- 钻入心里,侵入骨中。形容刺激极深。出处:清·李渔《比目鱼》第六回:“一到登场的时节,他把我认做真妻子,我把他认做真丈夫。没有一句话儿,不说得钻心刺骨。”语法:钻心刺骨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熏得你浑身起红斑点,钻心刺骨的痒痒。大群《小矿工·续编》
- 13 玉骨冰姿
- 像冰一样的肌肤,像玉一样的骨骼。形容女子洁美的体肤出处:宋·辛弃疾《鹧鸪天·赋梅》:“若将玉骨冰姿比,李蔡为人在下中。”语法:玉骨冰姿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14 俗不可耐
- 庸俗得使人受不了。俗:庸俗;耐:忍受。出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沂水秀才》:“一美人置白金一铤,可三四两许,秀才掇内袖中。美人取巾,握手笑出曰:‘俗不可耐’。”语法:俗不可耐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1)这种俗不可耐的广告,竟然出现在热闹非凡的十字街头。(2)有些刊物为了赚钱,却忽视了社会效益,不惜去迎合一些人的低级趣味,内容俗不可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