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隐豹简介
南山隐豹的意思
解释:
隐:隐伏。比喻隐居山林不仕的贤人
出处:
《列女传·贤明·陶答子妻》:“妾闻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
语法:
南山隐豹作宾语、定语;指隐士。
示例:
我们要学南山隐豹的气度
成语故事
- 春秋时期,宋国陶邑大夫答子任职三年,捞了不少钱财,就回到家中躲藏,他的妻子哭劝丈夫要学南山隐豹碰到大雨和大雾天,为了保护自己的皮毛可以七天不觅食。答子根本不理睬,后来遭人告发,宋王下令处死答子
南山隐豹相关词语
- 1 铁打江山
- 用铁锻打成的江山。比喻国家巩固。
- 2 发隐摘伏
- 发:揭发。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形容治理政事精明出处:宋·秦观《越州请立程给事祠堂状》:“发隐摘伏,敏捷如神。”语法:发隐摘伏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3 扛鼎拔山
- 扛: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出处:《史记 项羽本纪》:“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语法:扛鼎拔山作谓语、定语;指力大无比。示例:有扛鼎拔山之勇,经文纬武之才。(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二回)
- 4 南腔北调
- 南、北:指一个国家的南方、北方;腔:语调。形容口音不纯;说话夹杂各地方言;也可泛指各地方言。出处:清 赵翼《檐曝杂记 庆典》:“每数十步间一戏台,南腔北调,备四方之乐。”语法:南腔北调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口音不纯。示例:这个说话南腔北调的人,不适合当解说员。
- 5 山阳闻笛
- 比喻沉痛怀念故友出处:《思旧赋》
- 6 渊亭山立
- 见“渊渟岳峙”。
- 7 隐占身体
- 隐藏、掩护自己真面目的意思。
- 8 牛山下涕
- 见“ 牛山叹 ”。
- 9 仁者乐山
- 具有仁义之心的人安于义理,不为功名利禄所动摇,象山一样稳固不动。
- 10 六出祁山
- 传说 三国蜀诸葛亮 曾六出 祁山 攻 魏 。按 诸葛亮 攻 魏 凡六次,但出 祁山 仅两次。 后主刘禅建兴 六年攻 祁山 ,战于 街亭 ; 建兴 九年围 祁山 。其馀出 建威 ,在 祁山 附近,出 散关 、守 城固 、出 斜谷 ,皆经 汉中 一带。参阅《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三国演义》第一二○回:“ 孔明 六出 祁山 前,愿以隻手将天补;何期历数到此终,长星半夜落山坞!”《儿女英雄传》第八八回:“早知道三分鼎足,尽痴心六出 祁山 。”相声《歪批三国》:“甲:‘ 诸葛亮 三出 祁山 。’乙:‘唉,“六出 祁山 ”。’”
- 11 魏国山河
- 指大好河山。语本《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武侯 浮 西河 而下,中流,顾而谓 吴起 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 魏国 之宝也!’” 唐 李益 《同崔邠登鹳雀楼》诗:“ 汉 家簫鼓空流水, 魏国 山河半夕阳。”亦作“ 魏国山川 ”。
- 12 海盟山呪
- 犹言海誓山盟。 明 梁辰鱼 《醉太平·暮愁闺怨》套曲:“海盟山呪,都隨一江逝水東流。”
- 13 山崩川竭
- 亦作“山崩水竭”。山岳崩塌,河川干枯。古代认为是重大事变或其征兆。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国语·周语》:“夫国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之征也。”语法:山崩川竭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回:“山崩川竭,其象为脂血俱枯,高危下坠,乃国家不祥之兆。”
- 14 河山带砺
- 黄河细得象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语法:河山带砺主谓式;作谓语;比喻时间久远。示例:李光《河山》诗:“河山带砺等闲封,惭愧旗常负鼎钟。”
大家在问
隐 字的笔顺写法
隐 字的笔顺怎么写
1、在汉语字典中“ 隐 ”字共有11画,笔顺写法是: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 竖 撇 横撇/横钩 横折 横 横 点 斜钩 点 点
2、隐的笔顺写法图解:
3、动画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