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在线查字 /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的拼音,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的近反义词,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是什么意思
- shì士
- bié别
- sān三
- rì日
- guā刮
- mù目
- xiāng相
- dài待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简介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的意思
解释:
指别人已有进步,当另眼相看。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南朝 宋 裴松之注:“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语法: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复句式;作宾语、分句;含褒义。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成语故事
- 三国时代东吴的吕蒙,可说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周瑜死后,他继任东吴的都督。设计击败了蜀汉的关羽,派部将潘璋把关羽杀死后,不久地也死去。吕蒙本来是一个不务正业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没有什么学识。鲁肃见了他,觉得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后来,鲁肃再遇见他时,看见他和从前完全不同,是那样威武,踉他谈起军事问题来,显得很有知识,使鲁肃觉得很惊异。便笑着对位开玩笑说:“现在,你的学识这么好,既英勇,又有如谋,再也不是吴下的阿蒙了。”吕蒙答道:“人别后三天,就该另眼看待呀!”吕蒙的话,原文是“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后来的人,便用“士别三日”这句话,来称赞人离开后不久,进步很快的意思。
英语翻译
- 英语:
After a scholar's absence of three days, one will see in him a man changed for the better.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相关词语
- 1 相形见绌
- 形:比较;见:显示出;绌:不够;不足。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出处:清 李绿园《歧路灯》:“见娄朴,同窗共砚,今日相形见绌。难说心中不鼓动么?”语法:相形见绌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示例:(1)一队的人力已是够强的了,可跟二队一比,就有点相形见绌。(2)这种饮料与“健力宝”一比,就相形见绌了。
- 2 日昃旰食
- 太阳偏西天色晚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事。出处:晋·葛洪《抱朴子·诘鲍》:“王者临浑履尾,不足喻危,假寐待旦,日昃旰食,将何为惧祸及也?”语法:日昃旰食作谓语、定语;用于指人勤奋。
- 3 稗耳贩目
- 比喻见闻浅薄的人出处: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北朝经学》:“此可见诸儒师资有自,非同后世稗耳贩目之学也。”语法:稗耳贩目作宾语、定语;指商贩等。
- 4 天无二日
- 日:太阳,比喻君王。天上没有两个太阳。旧喻一国不能同时有两个国君。比喻凡事应统于一,不能两大并存。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坊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语法:天无二日主谓式;作宾语;指只能有一个主宰力量。示例:天无二日,我岂有二主哉!(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三回)
- 5 三教九流
- 指宗教或学术上的各种流派。也泛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三教:指儒教、佛教、道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出处: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第六卷:“(梁武帝)问三教九流及汉朝旧事,了如目前。”语法:三教九流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他是个社会活动家,朋友遍及三教九流。
- 6 迁延时日
- 见“迁延岁月”。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31回:“若不然,徒然虚废钱粮,迁延时日,究竟无益也。”语法:迁延时日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拖延时间。
- 7 金人三缄
- 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说话出处:《孔子家语 观周》:“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语法:金人三缄主谓式;作谓语;指缄口不言。示例:于是奉老氏多败之戒,思金人三缄之义。晋·葛洪《抱朴子·重言》
- 8 落日熔金
- 意为落日的颜色好像熔化的黄金。形容夕阳发出金黄的颜色很美。
- 9 三寸之舌
- 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语法:三寸之舌作宾语;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示例:他凭着三寸之舌,使许多人听信了他的谎言。
- 10 皮相之见
- 皮相:从表面上看。没有说到点子上的肤浅看法。出处:郭沫若《序引》:“这种皮相之见,不识何以竟能深入人心而牢不可拔。”语法:皮相之见偏正式;作宾语;指肤浅看法。
- 11 互相切磋
- 比喻学习或研究问题时彼此商讨,互相吸取长处。示例:在困难中,赤诚相见,以沫相濡;在事业上互相切磋,取长补短。
- 12 气谊相投
- 见“气义相投”。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回:“太史慈……与孔融亲非骨肉,比非乡党,特以气谊相投,有分忧共患之意。”语法:气谊相投作谓语、定语;用于交往等。
- 13 朝三暮二
- 比喻主意多变。
- 14 三钱之府
- 古代钱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