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人三缄简介
金人三缄的意思
解释:
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说话
出处:
《孔子家语 观周》:“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语法:
金人三缄主谓式;作谓语;指缄口不言。
示例:
于是奉老氏多败之戒,思金人三缄之义。晋·葛洪《抱朴子·重言》
成语故事
- 春秋时期,孔子到周朝的首都去参观周王的祖庙,祖庙在当时是很神圣的地方,一般参观者必须保持沉默。孔子看到庙堂大殿右边的台阶前有一个铜人,铜人的嘴上封了三道封条,在背上还刻着字:“这是古时说话最小心谨慎的人。”
英语翻译
- 英语:
keep one's tongue
金人三缄相关词语
- 1 落日熔金
- 意为落日的颜色好像熔化的黄金。形容夕阳发出金黄的颜色很美。
- 2 三寸之舌
- 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语法:三寸之舌作宾语;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示例:他凭着三寸之舌,使许多人听信了他的谎言。
- 3 荆人涉澭
- 荆人:楚国人。澭:澭水。楚国人过澭水。后用以讽刺拘泥于成法,不知道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变通的行为。出处:《吕氏春秋·察今》:“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余人,军惊而坏都舍。语法:荆人涉澭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4 先人夺人
- 夺:争取。先于别人去夺取别人的心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文公七年》:“赵盾曰:‘先人有夺人之心,军之善谋也。’”语法:先人夺人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5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 疑:不相信。任用一个人,就不要怀疑他;怀疑一个人,就不要任用他出处:宋·陈亮《论开诚之道》:“臣愿陛下虚怀易盛,开心见诚,疑则勿用,用则勿疑。与其位,勿夺其职;任徽事,勿间以言。”语法: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作宾语、定语;用于用人。示例:茅盾《子夜》:“急冲冲地跑到厂里来,便是对于部下的办事人还没有绝对信任的意思,那就不合于‘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
- 6 三过其门而不入
- 原是夏禹治水的故事,后比喻热心工作,因公忘私。出处:《孟子·离娄下》:“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语法:三过其门而不入作谓语、定语;指大公无私。示例:老舍《大发议论》:“你真要在家历新年之际,三过其门而不入,留神尊夫人罚你跪下顶灯三小时。”
- 7 令人作呕
- 呕:想吐;恶心。形容使人厌恶。出处:梁遇春《黑暗》:“一面是令人作呕的名士,一面是令人作呕的俗物。”语法:令人作呕兼语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让人厌恶的言行。示例:他那副装腔作势、故作姿态的样子,真令人作呕。
- 8 揭人之短
- 将别人的短处揭露出来,公之于众语法:揭人之短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为人。
- 9 郑人实履
- 郑人:春秋时期郑国人。履:鞋。郑国人买鞋。比喻只相信书本,不相信客观实际。多用以讽刺教条主义者。
- 10 人才辈出
- 人才:指德才兼备的人或有某种特长的人;辈出:成批地连续出现。有才能的人一批接一批涌来。形容人才一批接一批不断涌现。出处:清 李渔《闲情偶寄词曲 格局第六》:“犹之诗、赋、古文以及时艺,其中人才辈出,一人胜似一人。”语法:人才辈出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示例:我们的时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
- 11 金风送爽
- 金风:指秋天的风。古时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秋为金。秋风带来了凉意。出处:鲁迅《孔诞祝圣言感》:“金风送爽,凉露惊秋。”语法:金风送爽作谓语、定语;指秋风带来了凉意。示例:金风送爽,凉露惊秋。(鲁迅《述香港恭祝圣诞》)
- 12 屙金尿银
- 比喻生存有术。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32回:“常言道:养儿不要屙金溺银,只要见景生情。”语法:作谓语、定语;指人生存有术示例:他很想有一项屙金溺银的技术。
- 13 金章玉句
- 指华丽的诗文。出处:宋·杨万里《过白沙渡得长句呈澹庵先生》:“先生半酣染霜免,金章玉句诗空万古。”语法:金章玉句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文章等。
- 14 金帛珠玉
- 帛:丝织品。黄金、绢帛、珍珠、美玉。形容珍贵的东西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第八卷:“其气非金帛珠玉也,不可求于人也。”语法:金帛珠玉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