啮雪吞毡简介
啮雪吞毡的意思
解释:
汉朝苏武被匈奴单于囚禁于大窖中,不供应饮食,苏武乃嚼雪混同毡毛而吞食。事见《汉书·苏建传》。后用以比喻困境中艰难的生活。
出处:
明 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二十一出:“啮雪吞毡,苏卿犹健;餐松食柏,到做得神仙侣。这糠呵!纵然吃些何虑?”
语法:
啮雪吞毡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示例:
[李清]想道古人啮雪吞毡,尚且救了性命;这里无雪无毡,只有烂泥在手中,便去抓一把来咽下。《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去门》
啮雪吞毡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啮雪餐毡
成语故事
- 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大臣苏武等为使者出使西域同匈奴单于修好,因汉朝降将鍭侯王的反叛,单于大怒,扣押了苏武等人,把他幽禁在大窖里,苏武靠啮雪餐毡活命,坚决不投降,被迫沦为匈奴的奴隶在茫茫草原上放羊,19年后才回到汉朝
啮雪吞毡相关词语
- 1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 比喻每人只管自己的事,不管别人的事。出处:《警世通言 玉堂春落难逢夫》:“王定拜别三官而去。正是: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语法: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世。示例:现在就以‘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来做例子罢,这乃是被压迫者们的格言。鲁迅《南腔北调集 谚语》
- 2 雪案萤窗
- 同“雪窗萤几”。出处:元·白仁甫《东墙记·楔子》:“小生年长二十五岁,雪案萤窗,苦攻经史,博古通今。”语法:雪案萤窗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明·徐霖《绣襦记·正学求君》:“大相公一向奋志云程鹗荐,埋头雪案萤窗,手不释卷,口不绝吟。”
- 3 吞声饮泪
- 吞声:有话不敢说出来;饮:含忍。形容强忍悲伤出处:《敦煌曲子词·破阵子》:“迢递可知闺阁,吞声忍泪孤眠。”语法:吞声饮泪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示例: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第16节:“彼其数十年来,吞声饮泪、停辛伫苦、昼想夜梦之事业,一旦涌现于眼前。”
- 4 冰天雪地
- 冰雪漫天盖地。形容非常寒冷的景象。出处:清 蒋士铨《鸡毛房》诗:“冰天雪地风如虎,裸而泣者无栖所。”语法:冰天雪地联合式;作定语、状语;形容严冬季节到处是冰雪的景象。示例:你就在这儿吧,冰天雪地的上哪儿去?(老舍《骆驼祥子》十二)
- 5 饮恨吞声
- 饮恨:强忍怨恨;吞声:哭泣而不敢出声。形容忍恨含悲,不敢表露。出处:南朝 梁江淹《恨赋》:“莫不饮恨而吞声。”语法:饮恨吞声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示例:鲁迅《坟·我之节烈观》:“他便只好饮恨吞声,做一世次等的人物。”
- 6 蛇食鲸吞
- 蛇食:像蛇一样吞食。鲸吞:像鲸一样吞咽。比喻强者逐步并吞弱者。出处:隋·薛道衡《老氏碑》:“天齐地轴之所,蛇食鲸吞;铜陵、玉垒之区,狼顾鸱跱。”语法:蛇食鲸吞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7 屏气吞声
- 犹言忍气吞声。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9卷:“贫儿屏气吞声,蹲踞墙外,又被群狗嚎吠。”语法:屏气吞声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不敢出声抗争。
- 8 忍气吞声
- 忍:忍耐。吞声:有话不敢说。形容受了气而强自忍下;不能说出来。出处:元 关汉卿《鲁斋郎》:“你不如休和他争,忍气吞声罢!”语法:忍气吞声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示例:她姐姐从小就给财主家做童养媳,忍气吞声地生活了半辈子。
- 9 壮气吞牛
- 形容气势雄壮远大。出处:明 孙梅锡《琴心记》第二十出:“男儿汉壮气吞牛,丈夫志岂困荒丘?”语法:壮气吞牛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0 兵不雪刃
- 兵器上没有沾上血。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出处:《荀子 议兵》:“故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德,兵不血刃,远迩来服。”
- 11 雪天萤席
- 比喻不分寒暑,刻苦读书。出处:唐·罗隐《湖上岁暮感怀有寄友人》诗:“雪天萤席几辛勤,同志当时四五人。”语法:雪天萤席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2 气吞牛斗
- 牛:牵牛星。斗:北斗星。牛斗泛指星空。形容气魄很大。出处:明 胡文焕《群音类选〈蟠桃记 诞孙相庆〉》:“看兰孙,气吞牛斗,知不是等闲人。”语法:气吞牛斗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傅雷家书·1955年1月26日》:“有这种诗人灵魂的传统的民族,应该有气吞牛斗的表现才对。”
- 13 如汤化雪
- 汤:热水。像热水浇在雪上。形容十分容易出处:明·冯梦龙《精忠旗·北朝复地》:“提刀上马,如汤化雪,谁敢争持?”语法:如汤化雪作谓语、状语;形容十分容易。
- 14 气断声吞
- 气出不来,话说不出。形容极度忧伤失望。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语法:气断声吞作谓语、状语、定语;用于人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