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恨吞声简介
饮恨吞声的意思
解释:
饮恨:强忍怨恨;吞声:哭泣而不敢出声。形容忍恨含悲,不敢表露。
出处:
南朝 梁江淹《恨赋》:“莫不饮恨而吞声。”
语法:
饮恨吞声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
示例:
鲁迅《坟·我之节烈观》:“他便只好饮恨吞声,做一世次等的人物。”
饮恨吞声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饮气吞声
成语造句
- 1.被羞辱的丈夫只能饮恨吞声,暗自咒骂那依然永不停歇的嘲笑般的叫声。
- 2.她的丈夫被日本兵杀害了,她饮恨吞声,等着八路军能为她报仇雪恨。
- 3.汉土民皆没为虏,饮恨吞声空嗢咽。
- 4.相见时难别亦难,我为你玉容清减衣带宽,饮恨吞声,度日如年似火煎。
- 5.逆来顺受听人穿鼻仰人鼻息饮恨吞声知荣守辱。
- 6.去使多恃势作威,劫夺妇女,殴击吏卒,累得吏民痛心疾首,饮恨吞声。
英语翻译
- 英语:
gulp down one's sobs with a grievance in one's heart
饮恨吞声相关词语
- 1 餐松饮涧
- 食松实,饮涧水。指过隐居生活。出处:南朝 梁 沉约《善馆碑》:“达人独往之事,志非易立,餐松饮涧之情,理难轻树。”语法:餐松饮涧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隐居生活。
- 2 后实先声
- 声:声势。比喻先用声势挫折敌方士气,武力打击在后出处:明·陶宗仪《辍耕录·檄》:“一战乘胜而渡江,诸将列降而献土,厥角稽首,迎我前矛,后实先声,易如破竹,昭天顺人信之助,成我风行草偃之功。”语法:后实先声作谓语、定语;指先礼后兵。
- 3 蛇食鲸吞
- 蛇食:像蛇一样吞食。鲸吞:像鲸一样吞咽。比喻强者逐步并吞弱者。出处:隋·薛道衡《老氏碑》:“天齐地轴之所,蛇食鲸吞;铜陵、玉垒之区,狼顾鸱跱。”语法:蛇食鲸吞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4 饮风餐露
- 饮食风露。比喻远离世俗而生活或旅途艰辛出处:明·无名氏《破天阵》第一折:“黄冠鹤氅,息气养神,导咽还丹,饮风餐露。”语法:饮风餐露作谓语、定语;形容旅途艰辛。
- 5 声誉大振
- 声望、名誉大大提高语法:声誉大振作谓语;指声望、名誉。示例:经过这件事情,他声誉大振
- 6 金声玉色
- 比喻人的坚贞品格和操守。出处:《尚书大传》第四卷:“千七百七十三诸侯,皆莫不磬折玉音,金声玉色。”语法:金声玉色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管宁传》:“经危蹈险,不易其节,金声玉色,久而弥彰。”
- 7 声闻遐迩
- 形容名声大
- 8 饮至策勋
- 饮至:古代诸侯朝、会、盟、伐后去宗庙饮酒;策勋:计功。指庆功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桓公二年》:“凡公行告于宗庙,反行饮至,舍爵策勋焉。”语法:饮至策勋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唐·李华《吊古战场文》:“饮至策勋,和乐且闲。”
- 9 饮露餐风
- 喝的是露水,吃的是风。形容超凡脱俗的生活。亦作“饮风餐露”。出处:明·无名氏《破风诗》第三折:“虽然形状不寻常,饮露餐风易隐藏。”语法:饮露餐风作谓语、定语;形容旅途艰辛。
- 10 吸风饮露
- 道家及诗文中常用以指神仙的绝食五谷。出处:先秦庄周《庄子 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不食五谷,吸风饮露。”语法:吸风饮露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不吃饭。示例:鲁迅《<伪自由书>后记》:“好像他们的一群倒是吸风饮露,带了自己的家私来给社会服务的志士。”
- 11 同声相求
- 谓志趣相同者互相吸引、聚合。出处:唐·萧颖士《江有归舟》:“同声相求,尔后我先,安得而不问哉?”语法:同声相求作谓语、定语;用于交往。
- 12 屏气吞声
- 犹言忍气吞声。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9卷:“贫儿屏气吞声,蹲踞墙外,又被群狗嚎吠。”语法:屏气吞声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不敢出声抗争。
- 13 射石饮羽
- 饮:隐没;羽:箭尾的羽毛。箭射到石头里,隐没了箭尾的羽毛。原形容发箭的力量极强。后也形容武艺高强。出处:《吕氏春秋·精通》:“养由基射兕中石,矢乃饮羽,诚乎兕也。”语法:射石饮羽作宾语、定语;指武艺高强。示例:李广终身不侯,而能射石饮羽,借以为喻,其所以吐胸中之气而置生平之怨毒者,两为精当也。(清 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三)
- 14 吞声饮泪
- 吞声:有话不敢说出来;饮:含忍。形容强忍悲伤出处:《敦煌曲子词·破阵子》:“迢递可知闺阁,吞声忍泪孤眠。”语法:吞声饮泪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示例: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第16节:“彼其数十年来,吞声饮泪、停辛伫苦、昼想夜梦之事业,一旦涌现于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