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声相求简介
同声相求的意思
解释:
谓志趣相同者互相吸引、聚合。
出处:
唐·萧颖士《江有归舟》:“同声相求,尔后我先,安得而不问哉?”
语法:
同声相求作谓语、定语;用于交往。
成语造句
- 1.但同声相求,同气相类,长于综核,而短于分析。
- 2.但这并不等于说他就达到了与农民起义同声相求的思想水平。
- 3.“政务微博应学会抱团取暖,同声相求。
- 4.在同声相求的群体里,三言两语,发发感慨,晒晒心情,是用不着太说明理由的。
- 5.究其文学与书艺的内在联系与互为依托的发展关系,我们可以从“诗文”与“书艺”共为载体的“汉字”择行组衔上找到同声相求的历史现象。
- 6.一种是在朋友中传播,发发感慨,晒晒心情,我没有这种习惯;另一种是关注名人微博,同声相求。
同声相求相关词语
- 1 屏气吞声
- 犹言忍气吞声。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9卷:“贫儿屏气吞声,蹲踞墙外,又被群狗嚎吠。”语法:屏气吞声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不敢出声抗争。
- 2 默默无声
- 默默:幽寂,没有声音。不声不响,一句话也不说。没有名声,不为人所知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梁孝王世家》:“于是景帝默默无声。”语法:默默无声作谓语、定语;指没有名声。示例:李晓明《平原枪声》:“一个高呼口号,一个默默无声。”
- 3 形影相对
- 同“形影相吊”。出处: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21回:“余外就形影相对,差不多眼儿望穿,也不得周庸佑到来一看。”语法:形影相对作谓语、定语;指人孤独。示例:丁玲《风雪人间》上卷:“两个人形影相对,在这不毛之地,沉吟徘徊。”
- 4 树之风声
- 树:建立;风:教化;声:风声,风气。建立好的教化,宣扬好的风气。出处:《尚书·毕命》:“彰善瘅恶,树之风声。”
- 5 患难相恤
- 恤:体恤,周济。遇到患难彼此互相救助,甚至不惜生命出处:《河南程氏文集》第11卷:“度乡村远近为伍保,使之力役相助,患难相恤,而奸伪无所容。”语法:患难相恤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世。
- 6 旗鼓相当
- 旗鼓:古时作战以摇旗击鼓指挥进退。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隐嚣传》:“如令子阳到汉中、三辅,愿因将军兵马,旗鼓相当。”语法:旗鼓相当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单说何孝先自办此事以来,居然别开生路,与申大善士一帮旗鼓相当,彼此各不相干。(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
- 7 声如洪钟
- 洪:大。形容说话或歌唱的声音洪亮,如同敲击大钟似的。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二回:“忆胥目如闪电,声如洪钟。”语法:声如洪钟作谓语、定语;用于人说话等。示例: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2回:“忆胥目如闪电,声如洪钟。”
- 8 怨声载道
- 载:充满;道:道路。怨恨的声音充塞道路。形容人民群众普遍的强烈的不满和怨恨。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李固传》:“前孝安皇帝内任伯荣、樊丰之属,外委固广、谢恽之徒,开门受赂,署用非次,天下纷然,怨声载道。”语法:怨声载道主谓式;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示例:茅盾《锻炼》:“我也看着不像样。这三天工夫,大家都怨声载道。”
- 9 似曾相识
- 好象曾经见过。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出处:宋 晏殊《浣溪沙》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语法:似曾相识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示例:瞿秋白《赤俄之归途》:“忽然有一位似曾相识的女郎跑来,才为我解围。”
- 10 刚柔相济
- 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调剂。出处:汉 王粲《为刘荆州与袁尚书》:“当唯义是务,唯国是康。何者?金木水火以刚柔相济,然后克得其和,能为民用。”语法:刚柔相济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配合。示例:凡为将者,当以刚柔相济,不可徒恃其勇。(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
- 11 适以相成
- 适:恰好。恰好可以相辅相成出处:老舍《赵子曰》:“他们两个好像庙门前立着的那对哼、哈二将,唯其不同,适以相成。”语法:适以相成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2 相交有年
- 做朋友相交已有多年。形容交谊很深语法:相交有年作谓语、定语;用于交往。示例:我们相交有年了,关系不一般
- 13 同心方胜
- 两个连接在一起的菱形结。 多以表示男女爱情。胜,原为女子头上菱形饰物,以金箔、丝绒或绢帛剪制而成。
- 14 十口相传
- 许多人辗转相传。出处:茅盾《第二天》:“于是接连地来了许多十口相传的‘战报’,日本海军司令部已经被我方占领了。”语法:十口相传作谓语、定语;用于消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