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有余僇简介
死有余僇的意思
解释:
犹死有余辜。
出处:
明·沈德符《野获编·世宗废后》:“至杀无辜,如文臣李梦阳、内臣何文鼎辈所奏,真死有余僇。”
语法:
死有余僇作谓语、定语;指罪大恶极。
英语翻译
- 英语:
Even death would be too good for him.
死有余僇相关词语
- 1 兄死弟及
- 原指哥哥死了,弟弟即位做君主。后也指弟弟接替哥哥的职位和事业。出处:《公羊传·昭公二十二年》:“不与当,父死子继,兄死弟及之辞也。”语法:兄死弟及作谓语、定语;指弟承兄业。
- 2 智者千虑,或有一失
- 指聪明人对问题深思熟虑,也难免出现差错。出处:《旧唐书 宇文融传》:“臣闻智者千虑,或有一失;愚夫千计,亦有一得。”语法:智者千虑,或有一失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不要过分自信。
- 3 有无相生
- “有”和“无”相互依存而显示出了“有”和“无”。
- 4 后继有人
- 继:继承。指后面有继承的人。出处:艾芜《鞍钢呵,我回来了》:“这是后继有人,令人喜悦不止。”语法:后继有人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事业有接班人。示例:看到第四代的“小天鹅”在芭蕾舞台上翩翩起舞,这位从事几十年芭蕾教学的老专家无比欣慰,“天鹅”后继有人了。
- 5 老死不相往来
- 指彼此不联系,不交流情况。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语法:老死不相往来复句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彼此一直不发生联系。示例:钱钟书《围城》:“天生人是教他们孤独的,一个个该各归各,老死不相往来。”
- 6 哑子漫尝黄柏味,自家有苦自家知
- 哑子:哑巴;黄柏:黄檗,味苦。哑子尝到黄柏的苦味,知苦说不出。比喻有苦难言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回:“文姜深闺寂寞,怀念诸儿,病势愈加,却是胸中展转,难以出口。正是‘哑子漫尝黄柏味,自家有苦自家知。’”语法:哑子漫尝黄柏味,自家有苦自家知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7 有所不为
- 为:做,干。有些事情不做,把它放弃掉出处:宋·陈亮《酌古论·先主》:“当理而后进,审势而后动,有所不为,为无不成,是以英雄之主常无敌于天下。”语法:有所不为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8 有过不罪
- 有了过错而不治罪。出处:《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不忍则不诛有过,好予则不待有功而赏。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乎?”
- 9 鼎铛有耳
- 鼎、铛:均为两耳三足的金属炊具。电鼎和铛都有耳朵。指某人或某事影响大,凡是长耳朵的都应该听说、知道。出处: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太祖宠待赵韩王(普)如左右手。御史中丞雷德骧劾奏赵普擅市人第宅,聚敛财贿。上怒叱曰:‘鼎铛尚有耳,汝不闻赵普吾之社稷臣乎?’”语法:鼎铛有耳作宾语、定语;用于反问句。
- 10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国家的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出处:清 顾炎武《日知录 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语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复句式;作分句;含褒义。示例:梁遇春《人死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因此我做这部人死观,无非出自抛砖引玉的野心,希望能够动学者的心。”
- 11 如有隐忧
- 忧:愁苦,忧愁。好像内心有说不出的忧愁出处:《诗经·邶风·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隐忧。”语法:如有隐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2 绰有余裕
- 形容态度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后也指能力、财力足够而有剩余。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语法:绰有余裕补充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态度从容、不慌不忙。示例: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土人仅耕石田,于生计可绰有余裕焉。”
- 13 余妙绕梁
- 见“余音绕梁”。出处:南朝·梁·萧统《七契》:“初音鱼踊,馀妙饶梁,何止田文慨慷,刘靖心伤而已哉!”语法:余妙绕梁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声音。
- 14 舆死扶伤
- 谓抬运死者,扶持伤者。形容死伤之众。出处:《管子·轻重甲》:“若此,则士争前战为颜,行不偷而为用,舆死扶伤,死者过半,此何故也?士非好战而轻死,轻重之分使然也。”语法:舆死扶伤作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其交兵之际,虽未免舆死扶伤之泣,然而天下和平,不闻有战争之事。清·唐甄《潜书·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