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过不罪简介
有过不罪的意思
解释:
有了过错而不治罪。
出处:
《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不忍则不诛有过,好予则不待有功而赏。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乎?”
有过不罪相关词语
- 1 鼎铛有耳
- 鼎、铛:均为两耳三足的金属炊具。电鼎和铛都有耳朵。指某人或某事影响大,凡是长耳朵的都应该听说、知道。出处: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太祖宠待赵韩王(普)如左右手。御史中丞雷德骧劾奏赵普擅市人第宅,聚敛财贿。上怒叱曰:‘鼎铛尚有耳,汝不闻赵普吾之社稷臣乎?’”语法:鼎铛有耳作宾语、定语;用于反问句。
- 2 饰非掩过
- 同“饰非文过”。出处:鲁迅《华盖集续编·学界的三魂》:“我虽然也被谥为‘土匪’之一,却并不想为老前辈们饰非掩过。”语法:饰非掩过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 3 一字不识
- 一个字也不认识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那主儿或是年老的,或是貌丑的,或是一字不识的村牛,你却不肮脏了一世。”语法:一字不识作谓语、定语;指文盲。示例:萧红《小城三月》:“她是一字不识。”
- 4 迁延过时
- 迁延:拖延。拖延错过时机出处:明·徐光启《农政全书·营治》:“迁延过时,秋苗亦误锄治。”语法:迁延过时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等。
- 5 兵马不动,粮草先行
- 作战时兵马还没出动,军用粮草的运输要先行一步。后泛指行动前须作好准备工作。出处:《南皮县志 风土志下 歌谣》:“兵马不动,粮草先行。年年防歉,夜夜防贼。”
- 6 不知老之将至
- 不知道老年即将来临。形容人专心工作,心怀愉快,忘掉自己的衰老。出处:《论语 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 7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国家的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出处:清 顾炎武《日知录 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语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复句式;作分句;含褒义。示例:梁遇春《人死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因此我做这部人死观,无非出自抛砖引玉的野心,希望能够动学者的心。”
- 8 实不相暪
- 实话告诉,决不欺瞒
- 9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
- 二十四史:清乾隆时刻《史记》等24部史书。比喻情况复杂,头绪繁多,不知从哪里说起才好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序:“觉世间变幻之态,无有过于中国官场者……尝苦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处说起。”语法: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示例:张恨水《啼笑姻缘》第八回:“这会子让我介绍一样给人,真是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了。”
- 10 不失时机
- 失:耽误,错过。时机:具有时间性的机会。不错过当前的机会。指办事要抓住适宜的时间和有利的机会。出处:周恩来《关于党的“六大”的研究》:“这时离国共分裂还有两个月,如果……努力去做,还不失时机。”语法:不失时机作谓语、宾语;指抓住机会。示例:这时离国共分裂还有两个月,如果……努力去做,还不失时机。(周恩来《关于党的“六大”的研究》)
- 11 如有隐忧
- 忧:愁苦,忧愁。好像内心有说不出的忧愁出处:《诗经·邶风·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隐忧。”语法:如有隐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2 邪不敌正
- 犹言邪不犯正。出处: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庄攈松》:“邪不敌正,理固然也。”语法:邪不敌正作定语、宾语;指正义战胜邪恶。
- 13 远井不解近渴
- 指遥远的帮助解决不了目前迫切的需求语法:远井不解近渴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不能应急。示例:这是远井不解近渴的事情
- 14 执法不公
- 拒绝公正,在实施法律中的不公正语法:执法不公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偏袒一方。示例:我们要坚决杜绝执法不公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