愧不敢当简介
愧不敢当的意思
解释:
感到惭愧;承当不起。表示对别人所给予的称赞或物品受之有愧。
出处:
清 郑燮《刘柳村册子》:“紫琼崖道人,慎郡王也,赠诗:‘按拍遥传月殿曲,走盘乱泻蛟宫珠。’愧不敢当,然亦佳句。”
语法:
愧不敢当偏正式;作谓语;含贬义。
示例:
却做梦也想不到受了两位国家领导人的夸奖,实在愧不敢当!周疲鹃《寄侨居海外的女儿》
成语造句
- 1.瓦拉多利德的主场只能容纳两万多人,有了伯纳乌和诺坎普球场,这样的球场在西甲简直连小球场都愧不敢当。
- 2.断然拒绝道,“前辈,八荒掌小子愧不敢当,徒弟之事也莫要再说了。
- 3.哪里哪里,还劳驾赵小姐亲自来接,实在愧不敢当。
- 4.哪里哪里,诸位大人言重,阿贵何德何能,敢以功臣自居,实在是愧不敢当。
- 5.殿下龙章凤姿,便是粗衣敝裳也是掩不住的,清翰如何不识?女中子建之语,不过闺中玩笑,清翰愧不敢当,叫英王殿下笑话了。
- 6.欧阳伯伯,飞宇与您老比起来小巫见大巫,真是愧不敢当。
英语翻译
- 英语:
You flatter me.
愧不敢当相关词语
- 1 不讳之变
- 不讳:死的委婉说法;变:变故。指人的死亡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申屠刚传》:“不讳之变,诚难其虑。”语法:不讳之变作主语、宾语;指死亡。
- 2 老死不相往来
- 指彼此不联系,不交流情况。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语法:老死不相往来复句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彼此一直不发生联系。示例:钱钟书《围城》:“天生人是教他们孤独的,一个个该各归各,老死不相往来。”
- 3 不蔓不支
- 蔓:藤蔓,引伸为蔓延。既不蔓延,也不分支。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出处:欧阳予倩《谈昆剧和<长生殿>的演出》:“现在台上演的把熊友惠和侯三姑的一般情节删去,只留熊友兰与苏戍娟的一条线,干干净净八场戏,不蔓不支,我以为异常好。”语法:不蔓不支作谓语、定语;比喻说话作文简洁流畅。
- 4 好马不吃回头草
- 比喻有作为的人不走回头路出处: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卷:“好马不吃回头草,我既出了门,就是不再打算回去的。”语法:好马不吃回头草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张先生,‘好马不吃回头草’,盛情心领,谢谢了。”
- 5 表壮不如里壮
- 外表好看,不如里面结实。比喻妻子能够治家,就是丈夫的好帮手。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常言道:‘表壮不如里壮’,嫂嫂把得家定,我哥哥烦恼做什么?”语法:表壮不如里壮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示例:常言道:“表壮不如里壮”,嫂嫂把得家定,我哥哥烦恼做什么?(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四回)
- 6 不日不月
- 指不计日月,没有期限。出处:《诗经 王风 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日不月。”郑玄注:“行役反无日月。”语法:不日不月联合式;作谓语;形容没有期限。示例:春秋·齐·管仲《管子·白心》:“不日不月,而事以从;不卜不筮,而谨知吉凶。”
- 7 奋不顾身
- 奋:振作精神;鼓起干劲。指勇往直前;不顾个人安危。出处:西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语法:奋不顾身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示例:部下弟子,虽不敢谓久经训练,有勇知方,惟大义所在,却是奋不顾身。(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十五回)
- 8 有所不为
- 为:做,干。有些事情不做,把它放弃掉出处:宋·陈亮《酌古论·先主》:“当理而后进,审势而后动,有所不为,为无不成,是以英雄之主常无敌于天下。”语法:有所不为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9 众少不敌
- 少数敌不过多数出处:《晋书·李特传》:“连战二日,众少不敌。”语法:众少不敌作谓语、定语;指力量悬殊。
- 10 不龟手药
- ①使手不冻裂的药。②比喻微才薄技。出处:《陆游诗集卷二十二 寓叹》:“人生各自有穷通,世事宁论拙与工。裹马革心空许国,不龟手药却成功。早朝玉勒千门雪,夜坐蓬窗万壑风。借得奇书且勤读,小儿能续地炉红。”
- 11 执法不公
- 拒绝公正,在实施法律中的不公正语法:执法不公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偏袒一方。示例:我们要坚决杜绝执法不公的现象
- 12 远井不解近渴
- 指遥远的帮助解决不了目前迫切的需求语法:远井不解近渴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不能应急。示例:这是远井不解近渴的事情
- 13 罪不胜诛
- 指罪大恶极,处死犹不足抵偿。出处:明 沈德符《野获编 词林 鼎甲常为庶常》:“以上见各家记述中者,什仅得一二。修史之卤莽,罪不胜诛矣。”语法:罪不胜诛作谓语、宾语;指罪恶极大。示例: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36回:“辽主忿然道:‘罪不胜诛,说他做甚!’”
- 14 上不沾天,下不着地
- 指不着边际,没有着落出处:《八十一梦·第72梦》:“住在一个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所在。”语法:上不沾天,下不着地作谓语、定语、状语;多用于比喻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