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旗易帜简介
拔旗易帜的意思
解释:
旗:旗帜;易:换。拔掉别人的旗子,换上自己的旗子。比喻取而代之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候列传》:“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语法:
拔旗易帜作谓语;指取代。
示例:
我已经无能为力了,趁早拔旗易帜,让别人干吧
拔旗易帜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拔帜易帜
成语故事
- 西汉初年,韩信率汉军攻打赵军,即将到达井陉口,先挑选轻骑2000人,人持一红色旗帜,抄小路埋伏在赵营附近,接着背水列阵引诱赵军。赵军倾巢而出,汉军佯败而退,先前埋伏的士兵冲进赵军营中挂上汉军红旗,赵军因此大败
英语翻译
- 英语:
to replace somebody
拔旗易帜相关词语
- 1 铁板不易
- 易:变易,更改。像铁板那样不能改变。形容不变的,不可更改的。出处: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九十五回:“所谓‘臧谷亡羊’,其亡必多。这是铁板不易的话。”语法:铁板不易作定语;用于处事。示例:所以古人说得好来:悭吝揝财,必生败家之子。这两句话,便是从古至今铁板不易之理。清 刘璋《斩鬼传》第五回
- 2 箭拔弩张
- 比喻形势紧张,一触即发出处: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冯永祥看他们箭拔弩张,形势不妙,赶紧站起来,走到他们当中。”语法:箭拔弩张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冯永祥看他们箭拔弩张,形势不妙,赶紧站起来,走到他们当中。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
- 3 轻而易举
- 轻:轻松;举:向上托。很轻松很容易地举起来。形容做事情毫不费力。出处:《诗经 大雅 烝民》:“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宋 朱熹注:“言人皆言德甚轻而易举,然人莫能举也。”语法:轻而易举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示例:事情并不象宋福想的那样轻而易举。(杨朔《渔笛》)
- 4 拔犀擢象
- 擢:提升。比喻提拔才能出众的人。出处:宋 王详《与丞相论郑武子状》:“敕局数人,其间固有拔犀擢象见称一时者,然而析理精微,旁通法意,鲜如克。”语法:拔犀擢象联合式;作谓语;比喻选拔人才。示例:既然要人任人唯亲,又怎能做到拔犀擢象呢?
- 5 一毫不拔
- 一根毫毛也不肯拔。
- 6 鼓馁旗靡
- 鼓点无力,旗帜歪倒。形容军队士气不振。出处:清·魏源《圣武记》卷一:“凡行阵参伍弥缝之际,略觉鼓馁旗靡处,得健锐兵数十屹立其间,则整而复进。”语法:鼓馁旗靡作谓语、定语;用于士气等。
- 7 拔十失五
- 指选拔人才而失其半数。出处:《三国志 蜀书 庞统传》:“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数,使有志者自励,不亦可乎?”语法:拔十失五作谓语、宾语;用于人才选拔。示例:唐·赵蕤《反经·是非》:“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代教,使有志者自励,不亦可乎?”
- 8 旗旆成阴
- 旆旗出处:《隋书·韦世康传》
- 9 超尘拔俗
- 尘、俗:佛教称尘世、人间;拔:超出。原指佛教徒修行功夫深;已超出人世。后指超出一般人之上;不同凡俗。出处:宋 黄庭坚《与王周彦长书》:“盖登太山而小天下,观于海者难为水也。企而慕者,高而远虽其不逮,犹足以超世拔俗矣。”语法:超尘拔俗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否定句。示例:孟明登太华山,至明星岩下,果见一人羽冠鹤氅,玉貌丹唇,飘飘然有超尘拔俗之姿。(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七回)
- 10 生死不易
- 易:改变。活着还是死了都不改变。形容对理想、情谊等的忠贞不移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2回:“权曰:‘孤与子渝,有生死不易之盟。’”语法:生死不易作谓语、定语;多用于感情等。示例: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0回:“情之所钟,生死不易。朕与夫人,虽欢娱未久,恩情如同海深。”
- 11 旗开取胜
- 形容战斗顺利,一出兵就取得了胜利。比喻事情刚一开始就取得成功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80回:“虎旅醒醒士气盈,旗开取胜虏尘清。”语法:旗开取胜作谓语、定语;指顺利成功。
- 12 正正之旗
- 正正:整齐。排列整齐的军旗。借喻强盛整肃的军队。出处:《孙子·军争》:“无要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语法:正正之旗作宾语、定语;指军威。示例:看子牙兵按五方而出,左右顾盼,进退舒徐,纪律严肃,井井有条,兵威甚整,真堂堂之阵,正正之旗。(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十三回)
- 13 超羣拔类
- 同“超群拔萃”。出处:宋 苏辙 《臣事下三》:“幸而又有超羣拔類之才,則公卿大臣又得薦之於天子,而特寵貴之。” 清 新广东武生 《黄萧养回头》:“如大哥今日文事武功超羣拔類, 廣東 曾有幾人?”亦作“ 超群拔類 ”。 茅盾 《无题》:“不是一个超群拔类的美中之后的女主角活现在你眼前么!”
- 14 一毛不拔
- 连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出来。形容为人十分吝啬;自私。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语法:一毛不拔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沈姑娘,你也太拿老了!叫我们管山吃山,管水吃水,都象你这一毛不拔,我们喝西北风。(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