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别离苦简介
爱别离苦的意思
解释:
佛家语,指亲爱的人离别的痛苦。
出处:
《瑜伽师地论》第61卷:“何云何爱别离苦?当知此苦,亦由五相。”
语法:
爱别离苦作宾语、定语;指离别的痛苦。
成语造句
- 1.这是个充满遗憾的世界,放得开得失,放不开聚散;放得开名利,放不开执念。生老病死、爱别离苦,开心或者不开心都是短暂的,于是渐渐明白,人惟有减少欲望才会快乐,也惟有心中的平静最难得。
- 2.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此相思之最苦者也!情所系着,所谓伊人。
- 3.这位小姐的音容笑貌都深深的打动乔军的心,她的离开在乔军心中是难分难舍的,是一种爱别离苦。
- 4.爱别离苦,水馨双腿忽感无力,瘫坐在地,泣涕如雨。
- 5.轮回一途,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所求不得苦,即众生皆苦。
- 6.六道轮回都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所求不得苦,五阴盛苦。
爱别离苦相关词语
- 1 星离月会
- 犹言时分时合,时去时来。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鬼妻》:“从此星离月会,积有年余。”语法:星离月会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2 凄风苦雨
- 形容天气恶劣;比喻处境悲惨凄凉。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四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语法:凄风苦雨联合式;作主语、定语;含贬义。示例:(1)他被迫流浪,在凄风苦雨中飘泊了四年,直到解放才回到家乡。(2)她远离家乡,在凄风苦雨中度过了这个佳期。
- 3 访贫问苦
- 访问贫苦的老百姓。出处:郭寿《迷路记》:“平地春雷响,来了共产党,访贫问苦下了乡,介梅见太阳。”语法:访贫问苦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关心贫苦人。示例:他已经不像前一段旅程中那样的沉默了,一直同向导闲谈着,问着这一带庄稼,以及那乡下的家庭生活状况,下像一般工作同志访贫问苦那样。
- 4 别有用心
- 用心:存心;打算。心中另有打算。现多指心里打着坏主意。出处:宋 朱熹《与刘子澄书》:“方别寻得一头绪,似差简约端的,始终文字言语之处,真别有用心处。”语法:别有用心动宾式;作谓语、定语;表示另有不可告人的动机和企图。示例:王太尊也是说他办事可靠,那里知道他是别有用心的呢。(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九回)
- 5 敬时爱日
- 谓珍惜时间。出处: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上农》:“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语法:敬时爱日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6 恤孤念苦
- 恤:体恤,周济。救济孤儿,关怀寡妇出处:宋·吴自牧《梦梁录·恤贫济老》:“数中有好善积德者,多是恤孤念苦,敬老怜贫。”语法:恤孤念苦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7 影形不离
- 形影不离。比喻关系密切。出处:老舍《赵子曰》:“他的面貌、服装比赵子曰的好看的不止十倍,可是他们两个是影形不离的好朋友。”语法:影形不离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关系密切。
- 8 如鱼离水
- 离开适当的地位或赖以生存的环境语法:如鱼离水作宾语、定语;指离开生存环境。示例:离开故土,他就像如鱼离水一般难受
- 9 苦心焦思
- 焦思:焦急地思索。形容用尽心思,想方设法出处: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三章:“又说他苦心焦思六七年,竟不能把太平天国消灭。”语法:苦心焦思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10 苦思恶想
- 形容竭力思索,绞尽脑汁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32回:“彼此争强赌胜,用尽心机,苦思恶想,愈出愈奇,必要出人头地。”语法:苦思恶想作谓语、宾语;用于人仔细思考。
- 11 离祖成家
- 你离开故土而成家立业。
- 12 艰苦备尝
- 受尽了艰难困苦。
- 13 久别重逢
- 指朋友或亲人在长久分别之后再次见面。出处:曾朴《孽海花》第三回:“公坊却好多年不见了,说了几句久别重逢的话,招呼大家坐下,书僮送上茶来。”语法:久别重逢作谓语、定语;指分别很久后再次见面。示例:与队员诸兄姐相别,瞬已晚年,久别重逢,情逾骨肉,竟有因感激而流涕者。(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
- 14 苦乐不均
- 均:平均。同样的人享受的待遇却不相同。形容待遇不相等。出处:《魏书·太武五王列传》:“苦乐不均,羊少狼多,复有蚕食,此之为弊久矣。”语法:苦乐不均作谓语;形容待遇不相同。示例:干的同样的活,你怎能苦乐不均,给他发的工资多,给我发的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