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咎无誉简介
无咎无誉的意思
解释:
咎:过失;誉:称扬、赞美。既没有错误,也没有功绩。比喻工作表现一般。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赵敬肃王刘彭祖传》:“问武始侯昌,曰:‘无咎无誉。’上曰:‘如是可矣。’”
语法:
无咎无誉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工作表现一般。
示例: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邓彪张禹传赞》:“邓张作傅,无咎无誉。”
无咎无誉的近反义词
- 反义词
- 毁誉参半
成语造句
- 1.他当了几年局长,由于不管事,也不问事,所以无咎无誉,平平庸庸。
- 2.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
- 3.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
- 4.六四括囊无咎无誉,言膝之为功,不可妄动以致誉也。
- 5.括囊无咎无誉,盖言慎也。
- 6.鸾漂凤泊白木舟,无咎无誉荡涤柔。
英语翻译
- 英语:
have neither fault to find with nor praise to bestow on
无咎无誉相关词语
- 1 主一无适
- 专一,无杂念。出处:《二程·粹言》卷上:“或问敬子曰:‘主一之谓敬。何谓一?’子曰:‘无适之谓一。’”《论语·学而》“敬事而信”宋·朱熹集注:“敬者主一无适之谓。”语法:主一无适作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梁启超《说常识》:“一国之中,但能有少数仁人君子,挟主一无适之诚,行百折不回之气,以日夜与恶社会为不断之争斗。”
- 2 公正无私
- 公道正直;没有私心。出处:荀况《荀子 赋》:“公正无私,反见从横。”语法:公正无私联合式;作宾语、定语、状语;含褒义。示例:郭沫若《论曹植》:“关于用人行政之道,在周秦之际的思想倒已经有很周密的一套想法,便是公正无私,不避亲怨,综核名实,信赏必罚。
- 3 无可救药
- 比喻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六年》:“今楚多淫刑,其大夫逃死于四方,而为之谋主以害楚国,不可救疗。”语法:无可救药偏正式;作谓语;用于人或事。示例:历史无情,现在证明,他的灵魂早已无可救药,也根本不可能改造。
- 4 无偏无倚
- 谓笔直而无偏斜。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当中却有一条无偏无倚的荡平大路。”语法:无偏无倚作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 5 茫无端绪
- 毫无头绪,纷乱缺乏条理出处: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五》:“男子不知何自来,亦无识者,研问邻里,茫无端绪。”语法:茫无端绪补充式;在谓语;指事情没有线索。示例:清·许奉恩《里乘》第八卷:“验其形迹,茫无端绪,甲坐是系狱,而家业荡然矣。”
- 6 虚无缥缈
- 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形容空虚渺茫。虚无:空虚;缥缈:隐隐约约。出处:唐 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语法:虚无缥缈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这都是虚无缥缈的事,那里有甚么神仙鬼怪!我却向来不信这个。(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五回)
- 7 攻无不克
- 克:攻下。没有攻占不下来的。形容力量无比强大。出处: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古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端赖吾能用兵之将,求之于今,邈不可得。”语法:攻无不克兼语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力量无比强大。示例:中国人民解放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所向披靡。
- 8 女子无才便是福
- 旧道德规范认为妇女无须有才能,只需顺从丈夫就行出处: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第三卷:“昔人云:‘女子无才便是福。’然今之闺秀,比比是矣!”语法:女子无才便是福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说教。
- 9 纤芥无爽
- 爽:差。一点儿也不差。形容非常精确出处:《魏书·律历志》:“必使盈缩得衷,间限数合,周日小分不殊锱铢,阳历阴历纤芥无爽。”语法:纤芥无爽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0 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 怨女:到了出嫁年龄而未嫁的女子;旷夫:成年而未娶妻的男子。指人们都能找到配偶,成家立业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下》:“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语法:内无怨女,外无旷夫作谓语、定语;用于社会局面。示例:现代社会重男轻女思想十分严重,内无怨女,外无旷夫的局面难以实现
- 11 无颜落色
- 失色,面无人色。出处: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唬得他无颜落色,惊得他手脚难抬。”语法:无颜落色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2 手无寸铁
- 寸铁:指短小的武器。手里没有任何武器。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背后郭淮引兵赶来,见维手无寸铁,乃骤马挺枪追之。”语法:手无寸铁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手里没有任何武器。示例:“一二·九”运动中,手无寸铁的青年学生和拿着大刀的反动军警进行了英勇的搏斗。
- 13 遁世无闷
- 谓逃避世俗而心无烦忧。出处:《易·乾》:“不成乎名,遁世无闷。”孔颖达疏:“谓逃遁避世,虽逢无道,心无所闷。”语法:遁世无闷作宾语、定语;用于人处世。示例:诸君只要常常怀个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之心,依此良知,忍耐做去,任他功夫有进有退,久久自然有得力处。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下
- 14 身无完肤
- ①《三国志 魏书 邓艾传》“子忠与艾俱死”裴松之注引《世语》:“师纂亦与艾俱死……死之日体无完皮。”后以“身无完肤”指被打得遍体鳞伤。②比喻遭到攻击或破坏后难以自存的局面。出处:《三国志·魏书·邓艾传》“子忠与艾俱死”裴松之注引《世语》:“师纂亦与艾俱死……死之日体无完皮。”语法:身无完肤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被打或驳斥等。示例:吴(吴时来)自姜(姜士昌)疏出,攻击叠至,身无完肤,旋卒于伍,寻至夺谥。明·沈德符《野获编·台省·御史大夫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