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根之论简介
不根之论的意思
解释:
根:根据;论:言论。没有根据的言论。
出处:
《汉书 严助传》:“朔、皋不根持论,上颇俳优畜之。
语法:
不根之论作宾语;用于说话或文章。
示例:
苟足以移科举骫骳之文,不根之论,是某等之心,而识者岂必以是而尽求公哉。(宋 陈亮《郑景望杂着序》)
不根之论相关词语
- 1 论心定罪
- 根据犯罪人的动机和情节来判定其罪行。出处:汉·桓宽《盐铁论·刑德》:“故《春秋》之治狱,论心定罪。”语法:论心定罪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判案等。
- 2 神不守舍
- 神:精神;心神;舍:本为房屋;这里指人的躯体。精神不守在躯体里。形容精神不集中;心神极不安定。出处: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疲乏之极,神不守舍。”语法:神不守舍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示例:你最近怎幺老是神不守舍的
- 3 好恶同之
- 好:喜爱,喜好;恶:憎恨,讨厌。对于事物有同一的爱憎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戮力壹心,好恶同之。”语法:好恶同之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喜好等。
- 4 单车之使
- 单车:一辆车,指一个人。单独一个人出使的使臣。出处:汉·李陵《答苏武书》:“足下之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
- 5 可一而不可再
- 再:两次或第二次。指只可以做一次而不可以做第二次出处:明·归有光《菎山县倭寇始末书》:“劝借可暂而不可常,可一而不可再。”语法:可一而不可再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侠女》:“戒生曰:‘事可一而不可再。’生不应而归。”
- 6 杳不可闻
- 再也听不到。形容声音断绝。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50回:“谁知秦敬宇在家,这孙兰姬别要说见他的影响,你就再要听他声咳嗽也杳不可闻。”语法:杳不可闻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7 喉舌之官
- 掌管主要机关的官吏。比喻国家的重臣。旧时特指御史之类的谏官。出处:《诗经·大雅·烝民》:“出纳王命,王之喉舌。”《后汉书·左雄传》:“宜擢在喉舌之官,必有匡弼之益。”
- 8 经世之才
- 经世:治理天下。旧时称治国安民的才能。出处:唐 杜甫《舟中上水遗怀》:“古来经济才,何事独罕有。”语法:经世之才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示例:某所荐者已百有余人,皆经世之才,其在中外。明·陶宗仪《辍耕录·御史举荐》
- 9 摇钱之树
- 旧时传说中的一种宝树,一摇钱就掉下来。比喻能够用来获取源源不断钱财的人或物。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只是你的娘,把你当个摇钱之树,等闲也不轻放你出去。”
- 10 娓娓不怠
- 娓娓:谈话连续不倦的样子;怠:疲倦。连续谈论,不知疲倦出处:清·汪琬《朱翁墓志铭》:“与人论古今成败得失大略,若绳引珠贯,娓娓不怠。”语法:娓娓不怠作谓语、定语;指健谈。
- 11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 指细微的失误,可导致巨大的差错。出处:《大戴礼记 保傅》:“《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重始也。”语法: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作宾语、分句;指小错误会产生大错误。示例:陶铸《崇高的理想》:“在开始的时候,就得有个盘算,才不致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 12 求之有道
- 指谋求财物应采取正当的途径,不能不择手段。出处:《孟子·尽心上》:“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 13 神情不属
- 犹言心不在焉。出处:茅盾《幻灭》:“虽然谈话换了方向,静还是神情不属地随口敷衍。”语法:神情不属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14 委随不断
- 软弱无力,不善于决断出处:《魏书·王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