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身报国简介
杀身报国的意思
解释:
不惜牺牲生命来报答国家。亦作“杀身救国”。
出处:
唐·杨炯《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臣又多幸天皇任之以股肱,誓期杀身报国,致一人于尧舜。”
语法:
杀身报国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
示例:
元·曾瑞《哨遍·羊诉冤》:“舍命于家,就死成仁,杀身报国。”
杀身报国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杀身救国
成语造句
- 1.吾常慕其忠烈,年虽少,杀身报国,岂可以让之。
- 2.见此,李元霸明白了宇文成都杀身报国的决心,仍想留住宇文成都性命。
- 3.空有杀身报国的一腔热血,是不够的。
- 4.昨夜,先父文襄皇帝托梦,怒叱罪臣不忠不孝,对陛下您不恭敬,不知杀身报国抵御外侮,只知贪财索贿,贪生怕死。
- 5.的成仁取义杀身报国的凛然正气,与充满热情的爱国诗篇不知激励了多少古往今来的中华儿女,为了中华的繁荣与复兴而赴汤蹈火,舍身取义。
杀身报国相关词语
- 1 一笔抹杀
- 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全部否定。出处:明 沈德符《野获编》:“遂将前后爱书,一笔抹杀。”语法:一笔抹杀偏正式;作谓语;含贬义。示例:鲁迅《二心集 我们要批评家》:“然而新的批评家不开口,类似批评家之流便趁势一笔抹杀。”
- 2 杀人如草
- 形容杀人多,极轻视人命。出处:清·冒襄《影梅庵忆语》:“群横日劫,杀人如草。”语法:杀人如草作谓语、定语;用于坏人等。示例:鲁迅《坟·再论雷峰塔的倒掉》:“同胞张献忠杀人如草。”
- 3 杀鸡吓猴
- 杀掉鸡来吓唬猴子。比喻惩罚一个;警戒其余。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3回:“俗话说的好,叫做‘杀鸡骇猴’,拿鸡子宰了,那猴儿自然害怕。”语法:杀鸡吓猴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示例:猜到皇上有杀鸡吓猴之意,心中七上八下,半天没有做声。(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一章)
- 4 国中之国
- 指一个国家内不受中央政权统辖的政权或地方出处: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六章:“上海市民也因租界形成‘国中之国’,中国人民不能在自己的领土上举行爱国运动,无不恨恨不已。”语法:国中之国作宾语;用于口语。
- 5 卖弄国恩
- 旧指官僚恃恩弄权。出处:《后汉书·孝灵帝纪》:“君以阉宦之隶,刀锯之残,越从洿泥,扶侍日月,卖弄国恩,阶贱为贵,劫迫帝主,荡覆王室,假息漏刻,游魂河津。”
- 6 佐国之谋
- 佐:协助;谋:谋略。协助治国的谋略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第五伦传》:“拔于囚虏之中,信其佐国之谋。”语法:佐国之谋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7 好生恶杀
- 好:喜爱;恶:讨厌,憎恨。爱惜生灵,不喜杀生出处:《旧唐书·姚崇传》:“陛下好生恶杀,此事请不烦出敕,乞容臣出牒处分。”语法:好生恶杀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示例: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五卷:“但好生恶杀,万物同情。”
- 8 明哲保身
- 明哲:明智;通达事理。指洞察事理、聪慧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也指为了个人得失不坚持原则;与世无争。出处:《诗经 大雅 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语法:明哲保身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高节更只能造就一些明哲保身的自了汉,甚至于一些虚无主义者。(朱自清《论气节》)
- 9 国耳忘家
- 见“国而忘家”。出处:汉·贾谊《陈政事疏》:“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语法:国耳忘家作谓语、定语;指人爱国。示例: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生。”
- 10 碎身粉骨
- 身体粉碎。指死亡。多指为某种目的而献身。出处:《敦煌变文集·妙法莲华经讲经文》:“暂愿不为(违)于说者,碎身粉骨效驱驰。”语法:碎身粉骨作谓语、定语、状语、宾语;用于处事。示例:北苑研膏,方圭圆璧,万里名动京关,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烟。宋·秦观《满庭芳·咏茶》词
- 11 讬公报私
- 借公事报私怨。
- 12 陷身囹圄
- 指被关进监牢。出处:毛泽东《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此次奉令北移,突被亲日派阴谋袭击,力竭负伤,陷身囹圄。”语法:陷身囹圄作谓语、定语;指被关进监牢。
- 13 劳身焦思
- 劳:费;焦:焦急。形容人为某事忧心苦思。出处:《史记 夏本纪》:“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语法:劳身焦思作谓语、宾语;指人很辛苦。示例:清·梅曾亮《赠林侍郎序》:“而岂知劳身焦思,独运于众人所不见者哉。”
- 14 身不由己
- 受外界或内心的影响;自身的活动由不得自己;不受自己的支配。出处:《宋元戏文辑佚 陈巡检梅岭失妻》:“瓜期信通,为着功名,奔走西东。见说出路自觉心慵,身不由己,意冲冲。”语法:身不由己主谓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示例:我到这儿也是身不由己,既然是国家需要,就只好服从分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