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脚书橱简介
两脚书橱的意思
解释:
指读书很多但不善于应用的人。
出处:
《南史·陆澄传》:“澄当世称为硕学,读《易》三年不解文义,欲撰《宋书》竟不成。王俭戏之曰:‘陆公,书厨也。’”
语法:
两脚书橱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示例:
俗谚谓为两脚书橱,记诵我,多益为累,及伸纸落笔时,胸如乱丝。(清 叶燮《原诗 内篇下》)
成语造句
- 1.而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我们很多学生学而无用,不仅理论和实践脱节的比较严重,甚至不少学生在成为近视眼的同时,也成了“两脚书橱”。
- 2.辛中学生学风正、成绩好,但辛中学生绝不是“两脚书橱”。
- 3.人类的间接知识要靠个体的直接体验来平衡,否则每个人都只是“两脚书橱”。
- 4.在竞争激烈的时代,有一技傍身,总强过做懵懵懂懂、不知如何生存的两脚书橱。
- 5.千万不能请一个两脚书橱当辅导,这种人虽然有很多知识和学问,却缺乏足够的气概胆略,经常会用常规思维方式来扼杀孩子的智慧火花,最终会影响孩子的上进。
- 6.陈济从小无意功名,喜读书,手抄口诵,博闻强记,书中万事,问及于他,总是张口就来,人称‘两脚书橱’。
英语翻译
- 英语:
walking dicitionary <living dicitionary>
两脚书橱相关词语
- 1 一举两全
- 谓一举措而能顾全两面。出处:《三国志·魏志·郭淮传》:“兵不远西,而胡交自离,此一举两全之策也。”语法:一举两全作定语、宾语;用于处事。示例:这叫做假亲脱网之计,岂非一举两全之美也?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四回
- 2 捶胸跺脚
- 捶:敲打。捶击胸口,用脚跺地。指十分悲伤或痛愤出处:茅盾《春蚕》:“‘真正世界变了!’老通宝捶胸跺脚地没有办法。”语法:捶胸跺脚作谓语、状语;用于悲伤或痛愤时。
- 3 两意三心
- 心里想这样又想那样。形容犹豫不决或意见不坚定出处:许地山《无法投递之邮件》:“似怕人知道我们曾相识,两意三心,把旧时的好话都撇在一边。”语法:两意三心作谓语、宾语;指意见不坚定。示例:似怕人知道我们曾相识,两意三心,把旧时的好话都撇在一边。许地山《无法投递之邮件》
- 4 文武两全
- 能文能武,文才和武艺都很出众出处:《旧唐书·李光弼传》
- 5 胜读十年书
- 胜:超过。超过苦读十年书的收获。形容思想上收益极大。出处:《二程全书 遗书二十二上 伊川语录》:“古人有言曰:‘共君一夜话,胜读十年书。’若一日有所得,何止胜读十年书也。”语法:胜读十年书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感慨。示例: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九回:“与君一夕话,胜读十年书,真是闻所未闻!”
- 6 圯桥授书
- 据《史记》载:秦末,韩国少年张良为报灭国之仇,悉尽家财访求刺客,在博浪沙谋刺始皇。
- 7 书画卯酉
- 犹言上下班。卯时签到,酉时签退。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1回:“依旧每日县中书画卯酉,听候差使。”语法:书画卯酉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8 识字知书
- 谓有文化知识。出处:清·李渔《奈何天·虑婚》:“莫说别个,就是阙忠辈呵,一般也貌昂藏,识字知书,怎奈这命低微,执镫随鞭。”语法:识字知书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一百多代表中,‘识字知书’的很少,可是穿着倒还不错。瞿秋白《饿乡纪程》十五
- 9 书香世家
- 同“书香门第”。出处:高云览《小城春秋》第十三章:“刘眉尽管把鼻子都气歪了,也还是保持着书香世家的风度。”语法:书香世家作宾语、定语;指读书人的家庭。
- 10 颠斤播两
- 较量轻重。常用以比喻品评优劣或形容计较微细之事。出处:《绿野仙踪》第四四回:“起先不过房里院外吐些颠斤播两的说话,讥刺几句,使如玉知道。”语法:颠斤播两作谓语、定语;形容过分计较。
- 11 三脚猫
- 指稀奇的事情。比喻虚有其名而无真本事的人出处:元·张鸣善《水仙子·讥时》:“五眼鸡岐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飞熊。”语法:三脚猫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一知半解叫做‘三脚猫’,年轻好胜的人,最讨厌这句话。”
- 12 判若两途
- 两者有明显的区别出处:明·海瑞《凡廖锦台膺首荐序》
- 13 博览群书
- 览:观看;阅读。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形容学识渊博。也作“博览群籍”。出处:《周书 庾信传》:“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也。……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语法:博览群书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学识渊博的人。示例:(1)许多学者都能博览群书,广采众家之长。(2)我国许多大教授都是博览群书,智慧过人。
- 14 奋笔直书
- 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同“奋笔疾书”。出处:清 墨憨斋《醒名花》第十四回:“贤侄今日,奋笔直书,如行云流水,珠玑错落,俊爽之才,有同健鹰之摩秋汉,真命世杰也,与古人何多让焉,将来正未可量。”示例:于是那幕友奋笔直书:“春霆军门雅蜀”,见了的人,无不是想笑不敢笑。高阳《慈禧全传》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