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两全简介
文武两全的意思
解释:
能文能武,文才和武艺都很出众
出处:
《旧唐书·李光弼传》
文武两全相关词语
- 1 虚文缛节
- 虚:虚假;缛:繁复,繁琐。虚伪的仪式,繁琐的礼节出处:梁启超《过渡时代论》:“社会既厌三纲压抑、虚文缛节之俗,而未能研究新道德以代之,是理想风俗之过渡时代也。”语法:虚文缛节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等。示例:梁遇春《无情的多情和多情的无情》:“但是有一般人觉得我们既然虔信不已,又何必这许多的虚文缛节呢。”
- 2 踵武前贤
- 踵:脚跟。武:足迹。跟随着前人的脚步走。比喻效法前人。出处:战国·楚·屈原《离骚》:“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语法:踵武前贤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3 全家福
- 全家人的合影或指荤的杂烩。形容全部聚集出处:张爱玲《浮花浪蕊》:“多数是住宅外阳光中的小照片,也有照相馆拍的全家福。”语法:全家福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示例: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最后的贵族》:“我见到一幅徐悲鸿为康有为一家人画的‘全家福’。”
- 4 文人墨士
- 泛指文人、文士。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百回:“那知百花仙子忽然命他把那泣红亭的碑记付给文人墨士去做稗官野史;他捧了这碑记日日寻访,何能凑巧?”语法:文人墨士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文人。示例:一来使情人见了,也好当面招魂,二来使文人墨士闻之,也好做几首诗文,留个不朽!清·李渔《比目鱼》第七回
- 5 弃文就武
- 放弃文业,改从武事。出处:元 无名氏《九世同居》第一折:“吾闻诗礼传家,此子弃文就武,亦各言其志也,曾读《武经七书》么?”语法:弃文就武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小可兀自弃文就武,来此落草,制使又是有罪的人,虽经赦宥,难复前职。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二回
- 6 颠斤播两
- 较量轻重。常用以比喻品评优劣或形容计较微细之事。出处:《绿野仙踪》第四四回:“起先不过房里院外吐些颠斤播两的说话,讥刺几句,使如玉知道。”语法:颠斤播两作谓语、定语;形容过分计较。
- 7 披文握武
- 指人兼有文武之才。出处:元·周德清《满庭芳·看岳王传》:“披文握武,建中兴庙宇。”
- 8 忍辱求全
- 忍受屈辱以求保全整个大局语法:忍辱求全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委曲求全。示例:为了大家庭的和睦相处,她只好忍辱求全
- 9 判若两途
- 两者有明显的区别出处:明·海瑞《凡廖锦台膺首荐序》
- 10 大做文章
- 比喻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某些问题上横生枝节;或借题发挥;扩大事态。出处:鲁迅《书信集·致李秉中》:“前回的一封信,我见过几次转载,有些人还因此大做文章,或毁或誉。”语法:大做文章动宾式;作谓语;含贬义。示例:他拿此小事大做文章来对付你们。
- 11 一文如命
- 见“一钱如命”。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二回:“此人有个毛病,啬细非常,一文如命。”语法:一文如命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12 武昌剩竹
- 比喻尚可备用的材料。出处:《晋书 陶侃传》:“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以。后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作雪犹湿,于是以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钉)装船。其综微密,皆此类也。”语法:武昌剩竹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顾逸事新语可佐谈资者,乃先是所罗而未及付之于墨,其为柏梁余材,武昌剩竹,颇亦不少。意不能恝,聊复缀为四十则。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小引》
- 13 一元大武
- 指古时祭祀用的牛。出处:《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庙之礼,牛曰一元大武。”语法:一元大武作宾语;指祭祀用的牛。示例:唐·陆贽《告谢肃宗庙文》:“谨以一元大武,柔毛刚鬎。”
- 14 两意三心
- 心里想这样又想那样。形容犹豫不决或意见不坚定出处:许地山《无法投递之邮件》:“似怕人知道我们曾相识,两意三心,把旧时的好话都撇在一边。”语法:两意三心作谓语、宾语;指意见不坚定。示例:似怕人知道我们曾相识,两意三心,把旧时的好话都撇在一边。许地山《无法投递之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