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忿弃瑕简介
捐忿弃瑕的意思
解释:
忿:怨恨。瑕:玉上的斑痕裂纹,比喻旧有的嫌隙。抛弃怨恨和嫌隙。指重归于好。
出处:
宋·苏轼《拟侯公说项羽辞》:“孤亦愿自今之日与君王捐忿弃瑕,继平昔之欢。”
语法:
捐忿弃瑕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捐忿弃瑕相关词语
- 1 含垢弃瑕
- 包容污垢,不责过失。形容宽宏大度。出处:唐·元稹《上门下裴相公书》:“况当今陛下在宥四海,与人为天,特降含垢弃瑕之书,且授随才任能之柄于阁下。”语法:含垢弃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等。
- 2 逐末弃本
- 见“逐末舍本”。出处:唐·魏徵《嫂叔舅服议》:“今在舅服止一时,为姨居丧五月,徇名丧实,逐末弃本。”语法:逐末弃本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3 白玉无瑕
- 瑕:玉上的赤色斑点。洁白的美玉上没有一点疵斑。比喻人或事物完美无缺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吉州福寿和尚》:“问:‘不曾博览空王教略,借玄机试道看。’师曰:‘白玉无瑕,卞和刖足。’”语法:白玉无瑕作宾语、定语;指人或事物。示例: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2回:“但是我这做女孩儿的一条身子,便是黄金无价,一点心便是白玉无瑕。”
- 4 弃其所短
- 1、忽视或者抛开他不足的地方2、不使用他的短处3、不要只看见他人的短处。
- 5 伺瑕抵隙
- 指寻衅生事。同“伺瑕导蠙”。出处:孙中山《自传》:“习于旧污者,视民主政治为仇雠,伺瑕抵隙,思中伤之为快。”语法:伺瑕抵隙作谓语、宾语;指寻衅生事。
- 6 弃德从贼
- 放弃良好的德行,从事坏人所做的事。 比喻弃善从恶。出处:《左传·哀公十六年》:“微二子者,楚不国矣,弃德从贼,其可保乎?”
- 7 遗珠弃璧
- 本指弃置不用的珍珠玉璧,比喻弃置不用的美好事物和优秀人才。出处:宋·陆游《〈曾裘父诗集〉序》:“然裘父得意可传之作,盖不止此,遗珠弃璧,识者兴叹。”语法:遗珠弃璧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胡先骕《诗别萧叔綗燕京》:“碔砆鱼目征上选,遗珠弃璧空晶莹。”
- 8 二卵弃干城
- 卵:鸡蛋;干城:捍卫者。比喻因人有小的过失而忽略他的大节出处:《孔丛子 居卫》:“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焉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者也。”语法:二卵弃干城作宾语、定语;用于用人。示例:明 张凤翼《红拂记 奉征高丽》:“似娘儿,二卵弃干城,救张苍幸藉王陵。”
- 9 弃瑕忘过
- 谓不追究缺点和过错。出处:《南史·虞寄传》:“且圣朝弃瑕忘过,宽厚待人,改过自新,咸加叙擢。”语法:弃瑕忘过作谓语、宾语;用于对待缺点。
- 10 功不唐捐
- 功:功夫;唐:徒然,空;捐:舍弃。佛家语,功夫不会白白地抛弃。
- 11 忿然作色
- 因忿怒而变了脸色。出处:孙膑《孙膑兵法 威王问》:“田忌忿然作色:此六者,皆善者所用,而子大夫日其急则也。”语法:忿然作色偏正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示例:听到光绪皇帝支持维新变法,慈禧太后忿然作色,怀恨不已。
- 12 秋毫见捐
- 秋凉以后,扇子就被抛在一边不用了。早时比喻妇女遭丈夫遗弃。
- 13 取长弃短
- 吸取长处抛弃短处。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结构》:“并前人已传之业,亦为取长弃短,别出瑕瑜,使人知所从违。”语法:取长弃短作宾语、定语;用于选择。示例:鲁迅《集外集·编校后记》:“当然没有现代的见解,取长弃短,只要那‘斗志’能鼓动青年战士的心,就足够了。”
- 14 绝仁弃义
- 绝、弃:放弃。指放弃世俗倡导的仁义,回复到人的本性。这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出处:《老子》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德。”语法:绝仁弃义作宾语、定语;指无为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