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长弃短简介
取长弃短的意思
解释:
吸取长处抛弃短处。
出处:
清·李渔《闲情偶寄·结构》:“并前人已传之业,亦为取长弃短,别出瑕瑜,使人知所从违。”
语法:
取长弃短作宾语、定语;用于选择。
示例:
鲁迅《集外集·编校后记》:“当然没有现代的见解,取长弃短,只要那‘斗志’能鼓动青年战士的心,就足够了。”
取长弃短相关词语
- 1 阿意取容
- 阿意:迎合他人的心意;取容:博取别人的欢心。曲从其意,以取悦于人出处:《南史 孝义传下 陶季直》:“季直不能阿意取容,明帝颇忌之,出为辅国长史、北海太守。”语法:阿意取容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曲意去取悦别人。示例:当英景之间,国势初更,人心观望,执政任事之臣多阿意取容。《明史·高穀胡濙等赞》
- 2 取以来
- 把他们搬取到我这里来。
- 3 见物不取,失之千里
- 见:遇到,看见;取:取得;失:失去。见到时不拿过来,以后再想要就更难办了。形容不要错失良机出处:明·张凤翼《红拂记·俊杰知时》:“呀,道兄差矣!岂不闻见物不取,失之千里,既遇明主,何必远去?”语法:见物不取,失之千里作宾语、分句;形容不要错失良机。示例: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一回:“正是:见物不取,失之千里。”
- 4 捐忿弃瑕
- 忿:怨恨。瑕:玉上的斑痕裂纹,比喻旧有的嫌隙。抛弃怨恨和嫌隙。指重归于好。出处:宋·苏轼《拟侯公说项羽辞》:“孤亦愿自今之日与君王捐忿弃瑕,继平昔之欢。”语法:捐忿弃瑕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5 长嘘短叹
- 指叹息不已。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九章:“他[崇祯]将御案上的文书一推,不由地长嘘短叹,喃喃地自语说:‘饷呵,饷呵,没有饷的日子如何撑持?’”语法:长嘘短叹作谓语、宾语、状语;用于人不如意时。
- 6 短中取长
- 指于一般中选择比较好的。出处:明 于谦《备边保民疏》:“臣愚不足以计边务,伏乞圣断。于短中取长而行之。”语法:短中取长作宾语、定语;用于选择。
- 7 久安长治
- 形容国家长期安定、巩固。出处:东汉 贾谊《治安策》:“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语法:久安长治联合式;作宾语;形容国家永久安定。示例:孙中山《统一中国非北伐不为功》:“总之北伐之举,吾等不得不行,且处偏安,只能苟且图存,而非久安长治。”
- 8 长安少年
- 旧指都城里豪奢轻狂的贵家子弟。出处:明 宋濂《序》:“燕姬越女,巧自衒鬻于春风之前,冀长安少年,为之一顾。”语法:长安少年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人。示例:游人坌集,士女如云,长安少年多驰骤车马以为乐。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大钟寺》
- 9 含垢弃瑕
- 包容污垢,不责过失。形容宽宏大度。出处:唐·元稹《上门下裴相公书》:“况当今陛下在宥四海,与人为天,特降含垢弃瑕之书,且授随才任能之柄于阁下。”语法:含垢弃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等。
- 10 逐末弃本
- 见“逐末舍本”。出处:唐·魏徵《嫂叔舅服议》:“今在舅服止一时,为姨居丧五月,徇名丧实,逐末弃本。”语法:逐末弃本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11 续鹜短鹤
- 比喻违失事物本性,欲益反损。出处:语出《庄子 骈拇》:“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语法:续鹜短鹤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比喻句。示例:小大相形,是续鹜短鹤之论也。明李贽《念佛答问》
- 12 日近长安远
- 长安:西安,古都城名,后为国都的统称。旧指向往帝都而不能达到。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夙惠》:“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语法:日近长安远作宾语、分句;指愿望没达到。示例:眼见的天阔雁书迟,赤紧的日近长安远。(元 乔孟符《两世姻缘》第一折)
- 13 一艺微长
- 艺:技艺,本领;长:擅长、长处。指有某种技能或特长。出处:清·金兰生先生《格言联璧·学问类》:“诸君到此何为,岂徒学问文章,擅一艺微长?便算读书种子,在我所求亦恕。”
- 14 长江天险
- 长江为天然的壕沟。形容长江地势险要,不可逾越出处:《新刊大宋宣和遗事》:“南阳密迩中原,易以号召四方;又有长江天险,可以固守。”语法:长江天险作宾语、定语;形容长江。示例:邓小平《从渡江到占领上海》:“以为长江天险不可突破,他们就押这个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