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独行简介
独断独行的意思
解释:
行事专断,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形容作风不民主。
出处:
清 容闳《西学东渐记》第19章:“予已预备随时辞职,以便足下独断独行。”
语法:
独断独行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形容作风不民主。
示例:
你在他手下办事,只可以独断独行;倘若都要请教过他再做,那是一百年也不会成功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
成语造句
- 1.他平素绝不采纳别人意见,凡事独断独行,难免一败涂地。
- 2.他不再趾高气扬,盛气凌人,独断独行,自作主张了。
- 3.狂妄自大的人,必然独断独行,听不进任何人的忠告。
- 4..在上位的人,一定要广开言路,从善如流,否则独断独行,必将丧失民心,遭致覆鼎之祸。
- 5.老一套的态度,即员工听从指挥,而不能自做主张或独断独行,常常使得员工不能人尽其才。
- 6.人与人之间贵在和乐相处,人与人之间病在独行独断。
英语翻译
- 英语:
go one's own way <act personally in all affairs; decide and act alone>
- 日语:
独断専行(どくだんせんこう)
- 其他:
<德>nach eigenem Ermessen handeln <Willkür><法>agir à sa guise <n'en faire qu'à sa tête>
独断独行相关词语
- 1 独见之虑
- 虑:思考,谋划。 超出众人的独到的谋划。出处:《后汉书·北衍传》:“有独见之虑,见赘于人。”
- 2 讷于言,敏于行
- 讷:语言迟钝;敏:敏捷。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语法:讷于言,敏于行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示例:《北齐书·文苑传·李广》:“广少与赵郡李謇齐名,为邢、魏之亚,而讷于言,敏于行。”
- 3 鸡声断爱
- 雄鸡报晓情人上路欢爱从而中断出处:开元天宝遗事·鸡声断爱
- 4 断凫续鹤
- 凫:野鸭;续:接续;鹤:仙鹤。截断野鸭的短腿接到仙鹤的长腿。比喻做事违反自然规律出处:梁启超《政闻时言·外债平议》:“今我国于此种机关,百不一具,而惟断凫续鹤,欲袭取其企业之形式以移植于我国,是以格格而不入也。”语法:断凫续鹤作谓语、定语;比喻行事违反自然规律。
- 5 逢机立断
- 犹言当机立断。出处:唐·元载《故相国杜鸿渐神道碑》:“观公之辨政,消烦解结,逢机立断。”语法:逢机立断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人很果断。
- 6 贞信之行
- 重贞操而守信义的行为。出处:《韩非子·五蠹》:“且世之所谓贤者,贞信之行也。所谓智者,微妙之言也。”
- 7 独行踽踽
- 孤零零地一个人走路。出处:《诗唐·风杕杜》:“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毛传:“踽踽,无所亲也。”语法:独行踽踽作谓语、宾语、状语;指人独自走路。示例:正虑独行踽踽,得卿同行固妙,但无可托词耳。清·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 8 独步当世
- 形容非常突出,一个时期内没有人能比得上。同“独步当时”。出处:宋 欧阳修《试笔 苏子美蔡君谟书》:“自苏子美死后,遂觉笔法中绝;近年君谟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语法:独步当世作谓语、定语;指独一无二。
- 9 成城断金
- 谓万众一心,力量无比强大。出处:语出《国语·周语下》:“故谚曰:‘众心成城,众口铄金。’”又《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语法:成城断金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以四五万万人之众,成城断金,谁能御之?康有为《公民自治篇》
- 10 日行千里
- 一天能走一千里。形容速度惊人。出处:《魏书 吐谷浑传》:“吐谷浑尝得波斯草马,放入海,因生骢驹,能日行千里,世传青海骢者是也。”语法:日行千里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平妖传》第28回:“云锦队中曾赛,每闻伯乐声嘶,登山度岭去如飞,真个日行千里。”
- 11 耕者让畔,行者让路
- 畔:田界。耕田的人把田界所占的地面让给对方,走路的人让开路给对方行走。形容礼让已成为社会风气出处:《孔子家语·好生》:“入其境,则耕者让畔,行者让路。”语法:耕者让畔,行者让路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社会局面。示例: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1回:“刚才我们一路看来,那些‘耕者让畔,行者让路’光景,已是不争之意。”
- 12 断齑块粥
- 见“断齑画粥”。出处:清·冯桂芬《潘绂庭京卿五十寿序》:“少陵秋风茅屋,而有广厦万间之愿;希文断齑块粥,而有先忧后乐之志。”语法:断齑块粥作谓语、定语;指生活贫困。
- 13 寻行数墨
- 寻行:一行行地读;数墨:一字字地读。指只会诵读文句,而不能理解义理。也指专在文字上下功夫。出处:宋 韩虎《涧泉日记》中卷:“其寻行数墨,又拘拘以论说为学。”语法:寻行数墨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读书初时,尽且寻行数墨,久之,自有见处。(清 陈澧《东塾读书记 朱子书》)
- 14 雁断鱼沉
- 见“雁逝鱼沉”。出处: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雁断鱼沉,久隔音尘,此后相思两地分。”语法:雁断鱼沉作谓语、定语;比喻彼此音讯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