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文兼武简介
秉文兼武的意思
解释:
犹言能文能武。
出处:
唐 牛肃《纪闻 吴保安》:“李将军秉文兼武,受命专征。”
语法:
秉文兼武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的本事。
秉文兼武相关词语
- 1 虚文浮礼
- 没有意义的,表面应酬的礼数语法:虚文浮礼作主语、宾语、定语;指表面应酬的礼数。示例:我们不要那些虚文浮礼
- 2 徒陈空文
- 陈:陈述。指只说空话,并不实行出处:汉·桓宽《盐铁论·非鞅》:“言之非难,行之为难,故贤者处实而效功,亦非徒陈空文而已。”语法:徒陈空文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3 饮啖兼人
- 形容人酒量、饭量很大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
- 4 文牍主义
- 一种官僚主义作风。不下基层搞调查而在办公室签发文件,想以此来解决实际问题语法:文牍主义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领导必须下基层了结,否则会犯文牍主义的错误
- 5 以文会友
- 通过文字结交朋友。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语法:以文会友偏正式;作谓语、宾语、补语;含褒义。示例:评比会上,各地的朋友纷纷拿出自己的作品交流,以文会友。
- 6 身无分文
- 形容非常贫穷出处: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一章:“他现在是身无分文,靠那好心肠的女店主借钱度日。”语法:身无分文作谓语、定语;指穷光蛋。示例:他北上求职,却遭到扒手扒窃,身无分文,求告无门。
- 7 通文达理
- 谓有学问懂道理。出处: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二回:“周员外,依你这许多通文达理,我道为些什么,不过要我替丈夫娶妾么!”语法:通文达理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叶圣陶《城中》:“通文达理的父兄们便这么说:‘就是天下的学堂全都关完了……’”
- 8 朱文之轸
- 轸:古代车后的横木,代指车。绘有朱红色文饰的车子。形容高官所乘车的精美华贵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皓王龚传论》:“晨门有抱关之夫,柱下无朱文之轸也。”语法:朱文之轸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9 秉钧持轴
- 执政掌权。出处:明 唐顺之《答曾石塘总制》:“使继此而进以秉钧持轴,则夫不动声色而坐销天下之隐忧。语法:秉钧持轴作谓语、定语;指当权。
- 10 分文不受
- 分:指银子计量的最小单位;文:指制钱的最小单位。一个钱也不接受。比喻不计报酬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3回:“供了素斋,又具白银一两为谢。三藏分文不受。”语法:分文不受作谓语、定语;比喻不计报酬。
- 11 拘文牵义
- 拘泥于字义、文义。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53回:“非素臣侃侃而谈,若任彼俗吏拘文牵义,其能免乎?”语法:拘文牵义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黄远庸《平政院开幕》:“因知虚怀蒙嘉纳,按诸定例,尚无明文,或者以越职言事为嫌,终不免拘文牵义之见。”
- 12 兼弱攻昧
- 兼并弱国,讨伐昏聩糊涂的君主。出处:《尚书 仲虺之诰》:“兼弱攻昧,取乱侮亡,推亡固存,邦乃其昌。”语法:兼弱攻昧联合式;作谓语;指兼并弱国和攻取政治昏乱之国。示例:兼弱攻昧,武之善经也。(《左传 宣公十二年》)
- 13 兼览博照
- 犹言明察四方。出处:《后汉书·胡广传》:“君以兼览博照为德,臣以献可替否为忠。”语法:兼览博照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14 乃武乃文
- 本用以赞誉天子之德,指其文经天地,武定祸乱。后多指人既有武功又有文德。亦作乃文乃武。出处:语出《书经 大禹谟》:“帝德广运,乃圣乃神,乃武乃文。”语法:乃武乃文作谓语、定语;指人文武双全。示例:唐·王勃《倬彼我系》:“匡嬴相刘,乃武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