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之艾简介
三年之艾的意思
解释:
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
出处:
《孟子·离娄上》:“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语法:
三年之艾作宾语;用于劝诫人。
成语造句
- 1.若谓处分尽善,窃意目前卤莽,人人所知;若直指为迂狂,恐三年之艾,终身不得尔。
- 2.既然如此,当局想要振兴经济,若一味地以解决出口下滑做为首要目标,将陷入出口导向迷思,就如同以三年之艾治七年之病,政策效果将大打折扣。
- 3.艾是中国人最早认识的药用植物之一,战国时《孟子》一书中就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记载。
- 4.春秋战国时期孟子就曾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 5.胡适给这个时代开出的药方,其实是一个态度——“七年之病当求三年之艾。
- 6.第三,是那“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拼命的路,第四,是那忍辱食垢以求三年之艾的路。
三年之艾相关词语
- 1 还年卻老
- 恢复年轻,长生不老。
- 2 疾之如仇
- 疾:憎恨。形容憎恨坏人坏事就像憎恨仇人一样出处:《晋书·秦秀传》:“秀性忌谗佞,疾之如仇。”语法:疾之如仇作谓语、定语;指人的个性。
- 3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 人到临死,他说的话是真心话,是善意的。出处:《论语·泰伯》:“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语法: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作宾语、分句;指人临死时的话。示例:叶赫那拉·图鸿《乾隆皇帝》第六章:“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要说的这句话,望你好好记住。”
- 4 逸群之才
- 拥有超过众人的才能。出处:汉·徐幹《中论·虚道》:“故君子常虚其心志,恭其容貌,不以逸群之才,加乎众人之上。”语法:逸群之才作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唐·杨炯《后周宇文公神道碑》:“有如荀美,独负逸群之才。”
- 5 曲为之防
- 形容周密而详审的防备。出处:《汉书·礼乐志》:“周监于二代,礼文尤具,事为之制,曲为之防,故称礼经三百,威仪三千。”
- 6 富不过三代
- 中国俗语:古人说“富不过三代”,完整的是“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 7 知生之民
- 知生:求生存。指在与自然界斗争中求生存的远古人民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盗跖》:“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积薪,冬则炀之,故命之曰知生之民。”语法:知生之民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8 内顾之忧
- 旧时形容没有妻子,身在外又要顾虑家事。现形容有内部的忧虑。出处:晋·左思《咏史》诗:“外望无寸禄,内顾无斗储。”语法:内顾之忧作宾语;指来自内部的忧虑。示例:今南方已平,可无内顾之忧。(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一回)
- 9 自我得之,自我失之
- 从我手里得到的东西,又从我手里失去。比喻兴败无常或得失相抵出处:《梁书·邵陵王纶传》:“高祖叹曰:‘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语法: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10 凌霄之志
- 凌霄:高入云霄的志气。形容远大的志向。出处:《晋书 慕容垂载记》:“遇风尘之会,必有凌霄之志。”语法:凌霄之志作宾语;指人的志向。
- 11 十年读书
- 谓长期努力于学业。出处:《宋书·沈攸之传》:“攸之晚好读书,手不释卷,《史》、《汉》多所谙忆,常叹曰:‘早知穷达有命,恨不十年读书。’”语法:十年读书作谓语、宾语;指刻苦读书。示例:他发奋“十年读书”,长期钻研学问
- 12 一偏之论
- 偏于一面的议论。出处:宋·朱熹《答沈叔晦书》:“前日务为学而不观书,此固一偏之论。”语法:一偏之论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陛下厉志复仇,足以对天命;笃于仁爱,足以结民心;而又仁明,足以照临群臣一偏之论:此百代之英主也。《宋史·儒林传六·陈亮》
- 13 鸿渐之翼
- 鸿鹄凭借羽翼而高飞远行,因以“鸿渐之翼”比喻大才;高才。出处:《汉书·公孙弘卜式等传赞》:“公孙弘、卜式、兒宽皆以困于燕爵,远迹羊豕之间,非遇其时,焉能致此位乎?”颜师古注引李奇曰:“渐,进也,鸿一举而进千里者,羽翼之材也。弘等皆以大材初为俗所薄,若燕爵不知鸿志也。”语法:鸿渐之翼作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公以鸿渐之翼,困于燕雀,兹膺特简,允惬舆情。明·张居正《答保定巡抚孙立亭书》
- 14 三家村
- 指偏僻的小乡村。出处:宋 苏轼《用旧韵送鲁远翰知洛州》:“永谢十年旧,老死三家村。”语法:三家村作宾语、定语;指小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