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逾骨肉简介
情逾骨肉的意思
解释:
逾:超过;骨肉:比喻至亲。形容感情极其深厚。
出处:
明 汤显祖《寄李季宣》:“弟于兄交虽道义,情逾骨肉、废弃十余年,始得一通问,可谓有人心乎?”
语法:
情逾骨肉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示例:
这是“情逾骨肉”的,在当年国民党反动派要将我们斩尽杀绝的险境中的最真挚而伟大的“天下父母心”啊!
成语造句
- 1.虽然我们全真七子情逾骨肉,亲如手足,但有的时候,还是要分个胜负的。
- 2.张无忌知她内心实不愿忆及往事,但太师父等众师伯情逾骨肉,此刻他们身遭危难,自己怎可为了一己之私便弃之于不顾。
- 3.期间余叔岩几次手术,孟小冬更是病床前服侍,情逾骨肉,最后终于成为余氏衣钵的唯一杰出传人。
- 4.我与班主任虽有师生之别,但情逾骨肉。
情逾骨肉相关词语
- 1 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 指男女相爱的感情多,胸怀大局的气概少。比喻文艺作品中男欢女爱多,社会斗争题材少出处:南朝 梁 钟嵘《诗品 晋司空张华》:“虽名高曩代,而疏亮之士,犹恨其儿女情多,风云气少。”语法:儿女情多,风云气少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示例:清 刘熙载《艺概 词曲概》:“齐、梁小赋,唐末小诗、五代小词,虽小却好,盖所谓‘儿女情多,风云气少’也。”
- 2 水火无情
- 指水灾和火灾凶猛可怕。出处:元 杨梓《豫让吞炭》第二折:“俺城中把金鼓鸣,正是外合里应,教智伯才知水火无情。”语法:水火无情主谓式;作主语、补语、分句;指水和火是不讲情面的。示例:柏叶《金苹果》第四场:“水火无情多可怕,为旁人去操心真是傻瓜。”
- 3 情文并茂
- 形容文章的思想感情和文字都很美。出处:清·珠泉居士《续板桥杂记·二汤》:“桐邑杨米人曾为二姬作《双珠记传奇》,情文并茂。惜尚秘之枕函,余未得而读之。”语法:情文并茂作谓语、定语;用于文章等。示例:季羡林《悼念沈从文先生》:“自诧为倚马可待,情文并茂。”
- 4 逾山越海
- 越过山海。谓长途跋涉。出处:《南齐书·高帝纪上》:“人迹罕至者,莫不逾山越海,北面称蕃。”语法:逾山越海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旅行等。
- 5 行不逾方
- 谓行动不逾越法度。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彪传上论》:“班彪以通儒上才,倾侧危乱之间,行不逾方,言不失正,仕不急进,贞不违人。”语法:行不逾方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6 肉山脯林
- 积肉如山,列脯如林。原是夏桀生活芒淫的故事,后比喻宴会的奢侈。出处:晋 皇甫谧《帝王世纪 夏》:“以人架车,肉山脯林,以酒为池,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余人。”语法:肉山脯林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明·张居正《帝鉴图说》下篇:“殚百姓之财,为肉山脯林。”
- 7 骨肉未寒
- 骨肉尚未冷透。指人刚死不久。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4回:“中年丧妻,大不幸也。骨肉未寒,安忍便议亲。”语法:骨肉未寒主谓式;作宾语、定语;指人刚死不久。示例:清·沈复《浮生六记》第三卷:“然吾父骨肉未寒,乘凶追呼,未免太甚。”
- 8 秀才人情半张纸
- 秀才:指儒生;人情:情面,情谊。秀才多以诗文、书画赠人,所费只是半张纸而已。比喻菲薄的礼物出处:明·玩花主人《妆楼记·考试》:“自古道:‘秀才人情半张纸’,聊备一杯水酒,和你作别。”语法:秀才人情半张纸作宾语、定语;用于交往等。
- 9 缘情体物
- 缘:因;体:描写。抒发感情,描写事物。出处:晋·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语法:缘情体物作谓语、宾语;指作文。示例:僧问:“举子入门时为何?”师曰:“缘情体物事作么生?”(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四)
- 10 骨化形销
- 谓死亡。出处:唐·元稹《莺莺传》:“则当骨化形销,丹诚不泯,因风委露,犹托清尘。”语法:骨化形销作谓语、宾语;指死亡。示例:只恨浮生短,忆当年邓尉(谓石瞿),骨化形销。《艺风堂友朋书札·刘炳照〈致缪荃孙〉(十二)》
- 11 贱骨头
- 指不自尊、不知羞耻或不知好歹的人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9回:“人太生娇俏了,可知心就嫉妒。凤丫头倒好意待他,他倒这样争锋吃醋的。可是个贱骨头。”语法:贱骨头作主语、宾语、定语;骂人的话。示例:曹禺《日出》跋:“人是贱骨头,什么苦都怕挨,到了还是得过,你能说一天不过么?”
- 12 蚂蚁啃骨头
- 比喻一点一点地苦干以完成一项很大的任务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32章:“当你看见他们像蚂蚁啃骨头似的,把一座座大山啃掉。”语法:蚂蚁啃骨头作宾语、定语;指实干才能出成绩。示例:我们不要怕困难,要学蚂蚁啃骨头去克服它
- 13 情不自胜
- 胜:承受。无法忍受自己的感情出处:南朝·宋·宋明帝《罪始王休仁诏》:“官寻悲痛,情不自胜。”语法:情不自胜作谓语、状语;用于描写人的感情。
- 14 笔下留情
- 指写文章时作者的措词和用意委婉留有情面出处:张贤亮《睡前絮语》:“在‘文革’时期是要判我们刑的,还是请评论家笔下留情为好。”语法:笔下留情作谓语、宾语;用于作文等。示例:熊召政《张居正》第二卷第12回:“一笔退一人,则是一家哭矣,请公笔下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