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尺之孤简介
五尺之孤的意思
解释:
指年幼丧父的君主。汉贾谊 《新书·阶级》:“顾行而忘利,守节而服义,故可以託不御之权,可以託五尺之孤。”
五尺之孤相关词语
- 1 耳食之论
- 形容听来的没有确凿根据的言论。亦作“耳食之谈”、“耳食之言”、“耳食之见”、“耳食之学”。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六国年表序》:“学者牵于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终始,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语法:耳食之论作主语、宾语;指无稽之谈。示例:清·赵翼《廿二史札记·新旧唐书》:“今人动谓新书过旧书远甚,此耳食之论也。”
- 2 六合之内
- 六合:天地及东南西北。指天下。出处:《庄子·齐物论》:“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存。”语法:六合之内作宾语;指天下。
- 3 胜负兵家之常
- 兵家:军事家。胜利或失败是军事家常遇到的事情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1回:“昔日高祖与项羽争天下,数败于羽,后九里山一战成功,而开四百年基业,胜负兵家之常,何可自隳其志!”语法:胜负兵家之常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
- 4 物外之交
- 指超越世俗,不以利害结合的友情。出处:宋·释赞宁《宋高僧传·如会传》:“元和中上龙门香山,与伏牛禅师为物外之交。”
- 5 康哉之歌
- 康:太平。泛指太平颂歌出处:《尚书·益稷》:“乃赓载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语法:康哉之歌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晋书·段灼传》:“朝廷咏康哉之歌,山薮无伐檀之人,此天下所视望者也。”
- 6 计无付之
- 再没有别的办法可想,不得不这样。出处:《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夫婢妾贱人感慨而自杀者,非能勇也,其计画无复之耳。”
- 7 计无所之
- 犹言计无所出。出处:《梁书·王僧辩传》:“子仙等困蹙,计无所之,乞输郢城,身还就景。”语法:计无所之作谓语、定语;指想不出什么办法。
- 8 怀璧之罪
- 把璧玉藏在身上因而招惹罪祸。
- 9 雷霆之怒
- 雷霆:霹雳。象霹雳一样的盛怒。形容愤怒到了极点。出处:《三国志 吴志 陆逊传》:“今不忍小忿,而发雷霆之怒,违垂堂之戒,轻万乘之重,此臣之所惑也。”语法:雷霆之怒作宾语;指大怒。示例:主公暂息雷霆之怒,这牛皋是一员勇将,乃是岳飞的结义兄弟也。(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二十九回)
- 10 对症之药
- 针对病根下的药。比喻纠正缺点错误所用的相应办法。出处:《三国志 魏志 华陀传》:“府吏倪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 11 城下之盟
- 盟:盟约;和约。因强敌兵临城下而被迫签订的屈辱性和约。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桓公十二年》:“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语法:城下之盟偏正式;作主语、宾语;用于政治与军事方面。示例:国有已困之形,人有不困之志。君民效死,与城俱碎,岂肯为城下之盟哉。(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五回)
- 12 运之掌上
- 运:运动,运转。运转于手掌之上。比喻极其容易。出处:《齐桓晋文之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公孙丑上》:“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语法:运之掌上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13 高山仰之
-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同“高山仰止”。出处:《管子九守》:“高山仰之,不可极也。”《鬼谷子 符言》:“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神明之德术正静,其莫之极。”语法:高山仰之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14 五内如焚
- 焚:烧。五脏都像着了火一样。形容极度的忧愁和悲伤。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7回:“而且年来多病,日见衰颓,每念主上,不觉五内如焚。”语法:五内如焚主谓式;作谓语;含贬义,形容非常焦急。示例:她听到好朋友遭车祸时,五内如焚,悲痛欲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