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害之地简介
要害之地的意思
解释:
要害:人体上能致命的部位,比喻军事上处于至关重要位置的地方。多比喻军事战略要地。亦作“要害之处”。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3回:“凡东北一带要害之地,皆其统辖,声势强盛。”
语法:
要害之地作主语、宾语;指重要的地方。
示例:
我们不能轻易放过这要害之地
要害之地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要害之处
成语造句
- 1.邓艾认为肥阳离敌太远,非要害之地,便转移到附亭驻扎,并派泰山太守诸葛绪等在黎浆拒敌作战,击退了吴军。
- 2.仁川乃护卫汉城的要害之地,若无一军驻扎,随时可能为日本所乘,吴某毛遂自荐,愿独当一面!
- 3.望月城,就是宋王两家接壤的要害之地,三年前,居然被宋家从王家手中夺取。
- 4.李明欣望着那九道流光遁隐一般摸不到痕迹的剑影,只感一阵无能为力,心中不断打鼓,舞动着无形气剑,在胸前形成一道道剑幕,护住自己要害之地。
- 5.两个数刚数完,林文的身形陡然间窜了出去,目标直取吴军的胸腹要害之地。
- 6.而他的辟邪剑法的确是刁钻古怪,狠辣无比,往往刺出的地方都是对方要害之地,这也让余沧海一时也奈何不了他。
要害之地相关词语
- 1 百里之才
- 百里:方圆百里之地;才:才能。指能治理方圆百里地区的人才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7回:“庞士元非百里之才。”语法:百里之才作宾语;称才能平常的人。
- 2 出一头地
- 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读轼(苏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谓当避开此人让其高出众人一头之地。后以“出一头地”喻高人一着。出处: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读轼(苏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语法:出一头地作谓语、定语;指超出别人。示例:钱文敏尚书虽师之而为黄子久一派,其气象雄迈,固自另出一头地。清·沈初《西清笔记·纪文献》
- 3 死地求生
- 求:寻取。指在极其危险的境地中求取生存出处:《新唐书·赵孇传》:“士贵建功立名节,今虽众寡不敌,男子当死地求生,徒惧无益也。”语法:死地求生作谓语、宾语;指在很危险的境地中求生。
- 4 松柏之茂
- 比喻长青不衰。出处:《诗经·小雅·天保》:“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语法:松柏之茂作宾语;用于比喻句。示例: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昶传》:“朝华之草,夕而零落;松柏之茂,隆寒不衰。”
- 5 上之所好,下必从之
- 好:喜爱。在上的人喜欢什么,在下的人就一定会跟着做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滕文公》:“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语法:上之所好,下必从之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北史·李彪传》:“夫上之所好,下必从之。故越王好勇而士多轻死,楚王好瘠而国有饥人。”
- 6 皮相之谈
- 指只看外表,不求深入理解的肤浅见解出处:朱自清《经典常谈·诗》:“钟嵘说他“源出于《小雅》”,似乎是皮相之谈。”语法:皮相之谈作主语、宾语;指肤浅看法。示例:这个讲题虽是冠冕堂皇,可是其论点和论据却只是皮相之谈。
- 7 损之又损
- 形容极为谦虚。出处:《庄子 知北游》:“故曰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语法:损之又损作谓语、定语;指十分谦虚。示例:真理虽然顿达,此情难以卒除。须长觉察,损之又损,如风顿止,波浪渐停。(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
- 8 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 妖孽:妖魔鬼怪。国家将要灭亡必定有某种征兆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语法:国之将亡,必有妖孽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9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
- 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听见了同没有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注意。同“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知北游》:“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搏之而不得也。”语法:视之不见,听之不闻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示例:明·吕坤《呻吟语》第三卷:“然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岂无风雨雷霆,亦只时发间出。”
- 10 冲风之末
- 冲风:疾风。强风吹到了尽头。比喻原来很强的力量已经衰弱,不可能发挥什么作用。出处:《史记·韩安国列传》:“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橹缟。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 近义成语:强弩之末。
- 11 蚁聚之兵
- 像蚂蚁一样乱纷纷地聚集在一起的军队。比喻没有组织纪律、没有战斗力的军队或一群人。
- 12 莫逆之友
- 莫:没有;逆:抵触。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出处:《周书·张轨传》:“与乐安孙树仁为莫逆之友,每易衣而出。”语法:莫逆之友作宾语;指好朋友。
- 13 稀世之珍
- 世间罕见的珍宝。比喻极宝贵的东西出处: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当时卿相及好事者,得居寀图障卷簇,家藏户宝,为稀世之珍。”语法:稀世之珍作宾语;指稀罕的东西。示例: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一章:“三尺冰下,捉出鱼来,那才是稀世之珍。”
- 14 伯仲之间
- 伯仲:兄弟长幼的顺序;老大、老二。就像弟兄们一样。比喻不相上下。出处:三国 魏 曹丕《典论 论文》:“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语法:伯仲之间偏正式;作谓语、补语;用于两人才能、势力不相上下。示例: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唐 杜甫《咏怀古迹》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