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在线查字 / 上之所好,下必从之
上之所好,下必从之的拼音,上之所好,下必从之的近反义词,上之所好,下必从之是什么意思
- shàng上
- zhī之
- suǒ所
- hào好
- xià下
- bì必
- cóng从
- zhī之
上之所好,下必从之简介
上之所好,下必从之的意思
解释:
好:喜爱。在上的人喜欢什么,在下的人就一定会跟着做
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滕文公》:“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语法:
上之所好,下必从之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示例:
《北史·李彪传》:“夫上之所好,下必从之。故越王好勇而士多轻死,楚王好瘠而国有饥人。”
上之所好,下必从之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上行下效
上之所好,下必从之相关词语
- 1 皮相之谈
- 指只看外表,不求深入理解的肤浅见解出处:朱自清《经典常谈·诗》:“钟嵘说他“源出于《小雅》”,似乎是皮相之谈。”语法:皮相之谈作主语、宾语;指肤浅看法。示例:这个讲题虽是冠冕堂皇,可是其论点和论据却只是皮相之谈。
- 2 损之又损
- 形容极为谦虚。出处:《庄子 知北游》:“故曰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语法:损之又损作谓语、定语;指十分谦虚。示例:真理虽然顿达,此情难以卒除。须长觉察,损之又损,如风顿止,波浪渐停。(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
- 3 下马威
- 原指官吏初到任时对下属显示的威风,后泛指一开始就向对方显示自己的威力。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李彪终久是衙门人手段,走到灶下取一根劈柴来,先把李旺打一个下马威。”语法:下马威偏正式;作宾语;指灭人威风。示例:取家法过来,待我赏他个下马威。(清 李渔《蜃中楼 抗姻》)
- 4 笃学好古
- 笃学:专心好学。指专心致至地学习古代曲籍。出处:《三国志·吴志·孙瑜传》:“济阴人马普笃学好古,瑜厚礼之。”语法:笃学好古作谓语;用于学习方面。示例:明·刘基《陈司户墓志铭》:“情贯经史,蜚声痒序,而弗竞弗求,笃学好古。”
- 5 一哄而上
- 同“一哄而起”。出处:《人民日报》1983.10.31:“在发展新‘三大件’和其他有前途的轻工行业时,决不能再像发展老‘三大件’那样,一见有利可图,便一哄而上。”语法:一哄而上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人。示例:做项目不能一哄而上
- 6 好为事端
- 喜欢惹事生非。出处:《晋书·文明王皇后传》:“会见则忘义,好为事端,宠过必乱,不可大任。”语法:好为事端作谓语、定语;指惹事生非。示例:他好为事端,经常与同事不合
- 7 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 妖孽:妖魔鬼怪。国家将要灭亡必定有某种征兆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语法:国之将亡,必有妖孽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8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
- 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听见了同没有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注意。同“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知北游》:“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搏之而不得也。”语法:视之不见,听之不闻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示例:明·吕坤《呻吟语》第三卷:“然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岂无风雨雷霆,亦只时发间出。”
- 9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 深:深入。爱好学习并能深入思考,心里就懂得了其中的意义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语法:好学深思,心知其意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示例: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第三卷:“盖诗境甚宽,诗情甚活,总在乎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 10 对证下药
- 见“对症下药”。出处:《朱子语类》卷四一:“克己复礼,便是捉得病根,对证下药。”语法:对证下药作谓语、定语、状语;指采取有效的措施。
- 11 一无所求
- 指没有什么要求或需要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6回:“要我给她遮掩个门户;此外一无所求。”语法:一无所求作谓语;指没有什么要求或需要。示例:清·沙张白《市声说》:“皆怡然自得,一无所求。”
- 12 应声而下
- 随着声音落下来
- 13 松柏之茂
- 比喻长青不衰。出处:《诗经·小雅·天保》:“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语法:松柏之茂作宾语;用于比喻句。示例: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昶传》:“朝华之草,夕而零落;松柏之茂,隆寒不衰。”
- 14 百里之才
- 百里:方圆百里之地;才:才能。指能治理方圆百里地区的人才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7回:“庞士元非百里之才。”语法:百里之才作宾语;称才能平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