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冶非罪简介
公冶非罪的意思
解释:
形容无辜蒙冤或入狱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公冶长》:“公冶长非罪也。”
语法:
公冶非罪作宾语、定语;指无辜蒙冤。
示例:
在一个法制不健全的国家,公冶非罪的情况还是会很普遍的。
成语故事
- 春秋时期,公冶长非常聪明,能懂得鸟语,一次他从卫国返回鲁国,听到鸟儿们在招呼前往清溪吃死人肉,就告诉死者的母亲。村官判公冶长有罪就把他关入大牢。60天后,公冶长听麻雀说有车谷子翻了,村官去验证果真如此,证明他是无罪的
公冶非罪相关词语
- 1 张飞赔罪
- 张飞道歉。出处:“三国演义”
- 2 托公行私
- 犹言假公济私。假借公家的名义,谋取私人的利益。出处:唐·刘肃《大唐新语·极谏》:“而乃冯附城社,蔽亏日月,托公行私,交游群小。”语法:托公行私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 3 忧公如家
- 忧:忧虑。忧虑国事,就像忧虑家事一样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杨洪传》:“洪少不好学问,而忠清款亮,忧公如家。”语法:忧公如家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4 惹罪招愆
- 愆:过失。给自己招致罪过。出处:元·杨梓《霍光鬼谏》第二折:“倘或取受了百姓钱,违负了帝王室,敢大胆欺压良民,冒突天颜,惹罪招愆,久以后,市曹中,遭着刑宪。”
- 5 身非木石
- 谓自身并不是毫无感情的人。出处: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愬者?”语法:身非木石作宾语、分句;常与“孰能无情”连用。示例:南朝·梁·江淹《诣建平王上书》:“身非木石,与狱吏为伍,此少卿所以仰天捶心。”
- 6 误作非为
- 犹言胡作非为。出处:太平天国·洪仁玕《诛妖檄文》:“况尔等为兵为勇之人,多系平日误作非为,是以借兵勇以为逃死之地。”语法:误作非为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任意做坏事。
- 7 负荆请罪
- 负:背着;荆:荆条;古时用来抽打犯人的刑具。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主动向人认错赔罪;请求责罚。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语法:负荆请罪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赔礼道歉的场合。示例:我今特来寻贤弟,负荆请罪。(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六回)
- 8 戴罪立功
- 身负罪责;争取立下功劳;借以赎罪。出处:《明史 史可法传》:“以平贼逾期,戴罪立功。”语法:戴罪立功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借指赎罪。示例:我们希望那些犯过罪的人能够戴罪立功。
- 9 搬弄是非
- 搬弄:挑拨;是非:指口舌纷争。把别人的话搬来弄去;有意从中挑拨是非出来。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回:“恼的是那狐朋狗友,搬弄是非,调三窝四。”语法:搬弄是非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形容把别人的话传来传去引起纠纷。示例:况三姑六婆,里外搬弄是非,何能不生事端。(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二回)
- 10 吝公惜驴
- 指过度吝啬,过度珍惜自己的物品
- 11 计功量罪
- 谓全面衡量其功罪是非。
- 12 公而忘私
- 为了公事而不考虑自己的私利。出处:汉 贾谊《治安策》:“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语法:公而忘私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示例:这两位同学的破釜沉舟,公而忘私的勇气,是使我私心佩服的,(郭沫若《革命春秋 创造十年续篇》)
- 13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 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出处:《武王伐纣平话》下卷:“姜尚因命守时,直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钓来!’”语法: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作宾语、分句;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示例: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九章:“生人连睬也别睬,别等散席,就回休息室坐等,来个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 14 饰非文过
- 粉饰掩盖过失、错误。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贾捐之传》:“顺非而泽,不听而诛。”唐·颜师古注:“谓人有坚为辩言,不以诚质,学于非道,虽博无用,饰非文过,辞语顺泽,不听教命……”语法:饰非文过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示例:清·陈梦雷《绝交书》:“老年兄怙终迷复,羞于饰非文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