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不惊人简介
貌不惊人的意思
解释:
指相貌平常,没有什么引人注意的地方
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11回:“看你这般人不出众,貌不惊人,有何本事,要想做状元么?”
语法:
貌不惊人作谓语、定语;用于人。
示例:
茅盾《如是我见我闻》:“别瞧他貌不惊人,手面可真不小。”
成语造句
- 1.事情虽然已过去很久了,但是那个貌不惊人的女孩一直印烙在我的脑海里,她就像寒风中的一支美丽的腊梅。
- 2.含羞草在百花丛中虽貌不惊人,却是一种奇异的观赏花卉。
- 3.他虽貌不惊人,却有济世之才。
- 4.她虽然貌不惊人,却十分引人注目。
- 5.张如晦个子不高,刚好到林灵素的肩头,他长得貌不惊人,穿着一件洗得有点发白的旧道服,走到道观里也就是一名普通的道士。
- 6.山沟,其实很普通,也很土气,只是因为满沟氤氲着槐花的芬芳之气,一串串洁白素雅的槐花迎风摇曳在沟里,如此这般,才令我等驴友们着迷,犹如貌不惊人的山姑被精心梳妆打扮一番,自有一番别样的韵致。
英语翻译
- 英语:
look mediocre
貌不惊人相关词语
- 1 终身不齿
- 齿:录用。一辈子不录用出处:西汉·戴圣《礼记·王制》:“屏之远方,终身不齿。”语法:终身不齿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宋史·吴廷祚传附元载》:“诏除籍,终身不齿。”
- 2 万恶不赦
- 形容一个人罪大恶极、不可饶恕出处:《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
- 3 惊才绝艳
- 见“惊才绝艳”。出处:清·王晫《今世说·企羡》:“彭羡门惊才绝艳,词家推为独步。”清·梁章钜《浪迹丛谈·刘英初编修》:“英初本惊才绝艳,而近作大不如前,同人比之江郎才尽。”语法:惊才绝艳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赞叹。示例:不知堕向泥犁者,可有惊才绝艳词。清·舒位《鬼》诗
- 4 言之不预
- 没有预先说明。出处: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七:“这是我们共产党人的衷心劝告,‘勿谓言之不预也’。”语法:言之不预作谓语;指没有把话说在头里。示例:否则同人当以非常手段对付,勿谓言之不预也。巴金《寒夜》二八
- 5 十谒朱门九不开
- 谓豪门皆为富不仁,上门求助多遭拒绝。 元张国宾 《合汗衫》第三折:“则去那娘亲上分付明白,则要你一言説透千年事,俺也不怕十謁朱门九不开。” 元马致远 《荐福碑》第三折:“又不会巧言令色,况兼今日十謁朱门九不开。” 元无名氏 《小张屠》第三折:“由你香焚满斗香,财挑万斗财,是家还舍沿离寨。这早晚十謁朱门九不开。”
- 6 不苟言笑
- 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指态度庄重、严肃。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不苟笑。”语法:不苟言笑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表情庄重、严肃。示例:且说这位郑伯才君,单名一个雄字,乃是湖南湘潭县人,向来是个讲宋学的,方领矩步,不苟言笑。(清 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
- 7 灭绝人性
- 灭绝:完全失去;人性:人的性情。完全丧失了人的理性和情感。形容极端残忍;像野兽一样。出处:傅抱石《郑板桥文集前言》:“一个是岳父灭绝人性,买通赃官,置无辜的女婿于死地。”语法:灭绝人性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示例:日本侵略者在南京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我死难同胞达三十余万。
- 8 诲而不倦
- 诲:教诲,教导;倦:厌烦,疲倦。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烦出处:汉·蔡邕《彭城姜伯淮碑》:“有名物定事之能,独见先睹之效,然犹学而不厌,诲而不倦。”语法:诲而不倦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耐心教导别人。示例:《魏书·高允传》:“太皇太后以至德之隆,诲而不倦。”
- 9 矜持不苟
- 矜持:保持庄严的态度;不苟:不草率。端庄严谨,毫不马虎出处:方志敏《清贫》:“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语法:矜持不苟作谓语、定语;指处事认真。
- 10 不安本分
- 本分:本身应尽守的职责和规矩。形容不务正业,不守规矩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宝玉终是不安本分之人,竟一味的随心所欲。”语法:不安本分作谓语、定语;指人不守规矩。示例:鲁迅《坟·寡妇主义》:“她们却以为不安本分了:都有罪。”
- 11 嫠不恤纬
- 寡妇不怕织得少,而怕亡国之祸。旧时比喻忧国忘家。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四年》:“嫠不恤其纬,而忧宗周之陨,为将及焉。”语法:嫠不恤纬主谓式;作宾语;比喻忧国而忘家。示例:嫠不恤其纬,忧天如杞人。(清 龚自珍《乞籴保阳》诗)
- 12 才貌超群
- 貌:容貌。才能和容貌都超出寻常人语法:才貌超群作谓语、定语;用于夸奖人。示例:他的女儿才貌超群,追求的人很多
- 13 盲人瞎马
- 失明的人骑着瞎了眼的马。比喻处于极端危险的境况中。也比喻乱闯瞎撞;非常危险。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排调》:“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语法:盲人瞎马联合式;作宾语、定语、状语;含贬义。示例:我不能叫你盲人瞎马地去乱闯。(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四章)
- 14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 指不管闲事,事情越少越好。出处: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二回:“现在国家正当多事之秋,那王公大臣只是恐怕耽处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弄得百事俱废,将来又是怎样个了局?”语法: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不想管事。示例: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采取‘得过且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敷衍了事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