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在线查字 / 死诸葛吓走生仲达
死诸葛吓走生仲达的拼音,死诸葛吓走生仲达的近反义词,死诸葛吓走生仲达是什么意思
- sǐ死
- zhū诸
- gé葛
- xià吓
- zǒu走
- shēng生
- zhòng仲
- dá达
死诸葛吓走生仲达简介
死诸葛吓走生仲达的意思
解释:
指人虽死,余威犹在。同“死诸葛能走生仲达”。
出处:
《晋书·宣帝纪》:“时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帝闻而笑曰:‘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
语法:
死诸葛吓走生仲达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人虽死,余威犹在。
示例: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续记》:“倒是活人在依靠死人的余光,想用‘死诸葛吓走生仲达’。我不大佩服这些活家伙。”
死诸葛吓走生仲达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死诸葛走生仲达
成语故事
- 三国时期,蜀军主帅诸葛亮病死军中,蜀将姜维等遵照诸葛亮遗嘱,秘不发丧,缓缓退军。魏军主帅司马懿(字仲达)率军追击,见蜀军帅旗飘扬,孔明羽扇纶巾坐在车里。司马懿怀疑是孔明用计诱敌,赶紧策马收兵
死诸葛吓走生仲达相关词语
- 1 生荣亡哀
- 荣:光耀。活着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出处:《隶释·汉刘后碑》:“生荣亡哀,阙声载路。”语法:生荣亡哀作谓语、定语;用以赞誉受人崇敬的死者。
- 2 忘生舍死
- 忘却性命,不怕牺牲。出处:元·关汉卿《哭存孝》第四折:“呀,可怎生帐前空挂着虎皮袍,枉了你忘生舍死立唐朝。”语法:忘生舍死作谓语、定语;指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示例:清·陈瑞生《再生缘》第21回:“或报父仇兼敌忾,他必会,忘生舍死定边尘。”
- 3 逆阪走丸
- 见“逆坂走丸”。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皇甫嵩传》:“若欲辅难佐之朝,雕朽败之木,是犹逆坂走丸,迎风纵槕,岂云易哉!”语法:逆阪走丸作宾语、定语;指事情难办。示例:宋·司马光《乞去新法之病民伤国者疏》:“决水于高原之上,以注川谷,无不行者,如逆阪走丸,虽竭力以进之,其复走而下,可必也。”
- 4 生死有命
- 生死;生存和死亡。迷信指人的生死等一切遭际皆由天命决定的。指事势所至、人力不可挽回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对俗》:“生死有命,修短素定,非彼药物,所能损益。”语法:生死有命作宾语、定语;指宿命论。示例: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5回:“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也不是人力可强的。”
- 5 释生取义
- 犹言舍生取义。出处:"""《三国志 魏志 齐王芳传达室》:“[郭修]于广坐之中手刃击袆,勇过聂政,功逾介子,可谓杀身成仁,释生取义者矣。”"""语法:释生取义作谓语、定语;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 6 衮衮诸公
- 衮衮:连续不断;引申为众多。众多身居要职的官僚。出处:唐 杜甫《醉时歌》:“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语法:衮衮诸公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兼语;含贬义。示例:国民党的衮衮诸公管我们这些穷学生的什么“宣言”、“上书”!(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十六章)
- 7 晚生末学
- 指书生的自谦出处: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18回:“晚生末学,虽窃慕之,而愧非其人。”语法:晚生末学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自谦。示例: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17回:“晚生末学,‘巴人下里’之词,只好涂饰闾里,怎敢陈于老太师山斗之下。”
- 8 兔死凫举
- 象兔敢奔跑,象野鸭急飞。比喻行动迅速。出处:《吕氏春秋 论威》:“知其不可久处,则知所兔起凫举,死 之地矣。”
- 9 生佛万家
- 指受百姓爱戴的地方官出处:宋·戴翼《贺陈待制启》:“福星一路之歌谣,生佛万家之香火。”语法:生佛万家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地方官。
- 10 死马当作活马医
- 比喻明知事情已经无可救药,但还是抱一丝希望,积极挽救,通常也泛指做最后的尝试。出处:宋·集成《宏智禅师广录》卷一:“若恁么会去,许尔有安乐分,其或未然不免作死马医去也。”
- 11 生离死绝
- 形容很难再见的离别或永久的离别出处:《晋书·殷仲堪传》:“而一旦幽絷,生离死绝,求之于情,可伤之甚。”语法:生离死绝作主语、宾语、定语;表现对分别的悲伤。
- 12 生龙活虎
- 比喻像很有生气的蛟龙和富有活力的猛虎。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95卷:“只见得他如生龙活虎相似,更把捉不得。”语法:生龙活虎联合式;作定语、状语、补语;含褒义。示例:30多个战士,生龙活虎,一拥而上,背的背,扛的扛,挑的挑,抬的抬,很快就把院子清理干净了。
- 13 死声活气
- 阴阳怪气的声音。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6回:“鹊噪檐前不肯休,死声活气没来由。”语法:死声活气作宾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14 三十六策走为上计
- 原指无力抵抗敌人,以逃走为上策。 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也作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出处:《南齐书·王敬则传》:“敬则曰:‘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