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物穷理简介
即物穷理的意思
解释:
程朱理学的主要范畴之一。谓“理”在物先,事事物物皆是“理”的表现,要依据具体事物穷究其“理”。
成语造句
- 1.在实学这一点上,西学本与汉儒实事求是、宋儒即物穷理相通。
- 2.“‘格物’可以理解为即物穷理,凡事都要弄个明白,探个究竟;‘致知’是指要做一个真正的明白人,为人行事决不糊涂。
- 3.这样,程朱所讲的“即物穷理”,亦无非是“明心见性”,“冥心求理”的一种“内观返视”而已。
- 4.实际上,“格物致知”包含更多的还是“即物穷理”的意思。
- 5.朱熹就通过解释发展二程思想,把“格物致知”解释为“即物穷理”。
- 6.中华民族具有经世致用的优秀思想传统,倡行即物穷理、实事求是、致力创新、知行统一、学以致用、务求实效。
即物穷理相关词语
- 1 不失旧物
- 旧物:旧的典章制度或原有的东西。指恢复原有的事业或山河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哀公元年》:“祀夏配天,不失旧物。”语法:不失旧物作谓语;指完全恢复。示例:宋·杨万里《诚斋诗话》引洪景伯《贺表》:“齐人归郓、灌之田,不失旧物。”
- 2 遗物识心
- 谓舍弃一切外在形式而彼此心意一致。出处:晋·陆机《赠冯文罴迁丘令》:“出自幽谷,及尔同林。双情交映,遗物识心。”语法:遗物识心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3 穷奢极侈
- 穷:极;奢、侈:奢侈。极端奢侈,尽量享受。形容挥霍浪费,荒淫腐化。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陆康传》:“末世衰主,穷奢极侈,造作无端。”语法:穷奢极侈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虽不比盐商、河工的穷奢极侈,但已远非一般富贵之家可比。”
- 4 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 召:召唤。挥:摆手。手一召就来,手一摆就去。形容非常听从指挥。出处:老舍《老舍自传》第六章第五节:“无关紧要的人物一律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毫不客气。”语法: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我们保证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绝对服从指挥。
- 5 托物连类
- 指援引类似的事物寄托己意。见“托物引类”。出处:明·王炜《书胡立三先生诗稿后》:“诗之为用,共托物连类,足以寓人不能宣之意。”语法:托物连类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6 言之无物
- 言:言语;言辞;物:指内容。指写文章或讲话空洞;没有具体充实的内容。出处:清 梁启超《跋》:“言之无物,务尖险,晚唐之极敝也。”语法:言之无物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演说,是必须停止的。(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 7 日出不穷
- 形容接连不断地出现。出处:清·裘廷梁《论白话为维新之本》:“而新书新报日出不穷者,无愚智皆读之。”语法:日出不穷作谓语、定语;表示连续不断地出现。示例:新的尊严者日出不穷,对于旧的尊严者就不利,而且知道文字的人们一多,也会损伤神秘性的。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
- 8 萧然物外
- 物外:自身以外的一切。形容极为超脱,不为俗情杂务所烦扰。出处:《清朝野史大观》卷九:“萧然物外,自得天机,吾不如傅青主。”语法:萧然物外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9 人非物是
- 谓人事变迁,景物依旧。出处:清·洪昇《长生殿·寄情》:“蓬莱院月悴花憔,昭阳殿人非物是。”语法:人非物是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怀念故人。
- 10 开物成务
- 开:开通,了解;务:事务。通晓尤物之理,得以办好各种事情。出处:《周易 系辞上》:“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语法:开物成务联合式;作谓语;指通晓万物的道理并按此行事而得到成功。示例:涉猎不休,经史百氏,开物成务,以发厥志。(宋陈亮《祭俞德载知县文》)
- 11 物外之交
- 指超越世俗,不以利害结合的友情。出处:宋·释赞宁《宋高僧传·如会传》:“元和中上龙门香山,与伏牛禅师为物外之交。”
- 12 枉物难消
- 谓不义之财难于消受,反而招灾惹祸。
- 13 穷不失义
- 义:礼义。虽然穷困,但不失礼义。出处:《孟子·尽心上》:“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语法:穷不失义作谓语、宾语;指人有骨气。
- 14 一目即了
- 目:看。一眼就看得很清楚。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七:“见得道理透后,从高视下,一目了然。” 近义词: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