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风伏雨简介
阑风伏雨的意思
解释:
见“阑风长雨”。
出处:
清·纳兰性德《菩萨慢》词:“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
语法:
阑风伏雨作宾语;指风雨不已。
示例:
清·黄景仁《夏夜》诗:“阑风伏雨吹十日,作此酷暑如蒸燖。”
阑风伏雨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阑风长雨
阑风伏雨相关词语
- 1 伏尸百万
- 伏在地上的尸体有数百万出处:《战国策·魏策》
- 2 云车风马
- 云为车,风为马。天上神灵的马出处:晋·傅玄《吴梦歌》:“云为车兮风为马。”语法:云车风马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 3 哀告宾伏
- 哀求饶恕,愿意服从。[宾伏:古代指诸侯或边远部落按时朝贡,表示服从;后指顺从、归顺。] 书证:元•佚名《延安府》第一折:“我见他慌悚踌躇,左右支吾,紧慢相逐,跪在街衢,哀告宾伏。”
- 4 风流酝藉
- 风流:风度,标格。形容人风雅潇洒,才华横溢。也形容文章诗画意趣飘逸含蓄出处:《隋书·儒林传·元善》:“善之通博,在何妥之下,然以风流酝藉,俯仰可观,音韵清朗,听者忘倦,由是为后进所归。”语法:风流酝藉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文章等。示例:清·沈复《浮生六记》第二卷:“慷慨豪爽,风流酝藉,落拓不羁,澄静缄默。”
- 5 遗风余烈
- 遗风:前人遗留下来的风尚。余烈:前人的功业。前人流传下来的功业和风尚。亦作“余业遗烈”、“遗风余韵”。出处:《汉书·礼乐志》:“夫乐本情性,浃肌肤而臧骨髓,虽经乎千载,其遗风余烈尚犹不绝。”《晋书·刘颂传》:“如或当身之政,遗风余烈不及后嗣。”语法:遗风余烈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尝试与子登孤山而望吴越,歌山中之乐而饮此水,则公之遗风余烈,亦或见於斯泉也。宋·苏轼《六一泉铭》
- 6 云行雨洽
- 比喻广施恩泽。出处:《乐府诗集 舞曲歌辞一 北齐文武舞歌》:“云行雨洽,天临地持。”语法:云行雨洽作宾语、定语;指广施恩泽。
- 7 高风峻节
- 高风:纯洁清高的风格;峻节:坚定不移的节操。形容高尚坚贞的风骨节出处:宋 胡仔《苕溪渔隐从话后集》卷一:“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语法:高风峻节作宾语、定语;指人品。
- 8 硝烟弹雨
- 硝烟:爆炸后产生的烟雾,指战争;弹:子弹。硝烟浓密,子弹如雨。形容战场炮火非常激烈出处:曾朴《孽海花》第33回:“那些日军刚离了硝烟弹雨之中,倏进了酒绿灯红之境。”语法:硝烟弹雨作宾语、定语;形容战争。示例:冰心《去国》:“言战的时候,金钱都用在硝烟弹雨里,言和的时候,又全用在应酬疏通里。”
- 9 水裙风带
- 形容舞衣的飘动。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逃难》:“正清歌满台,水裙风带,三更未歇轻盈舞。”
- 10 蛮烟瘴雨
- 指南方有瘴气的烟雨。也泛指十分荒凉的地方。出处:宋 黄公度《眼儿媚 梅词和傅参议韵》词:“如今憔悴,蛮烟瘴雨,谁肯寻搜。”语法:蛮烟瘴雨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十分荒凉的地方。示例:黄天明《边疆晓歌》第四章:“这是到‘蛮烟瘴雨’的地方来参加建设,怎么能说他头脑不清醒呢?”
- 11 硝云弹雨
- 硝烟如云,子弹像雨。形容激烈的战斗。出处:梁启超《论自治》:“然则岂待与西人相遇于硝云弹雨之中,而后知其胜败之数也?”语法:硝云弹雨作宾语、定语;用于战争等。
- 12 石火风灯
- 见“石火风烛”。出处:《万善同归集》卷五:“无常迅速,念念迁移,石火风灯,逝波残照,露华电影,不足为喻。”语法:石火风灯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示例:梁实秋《懒》:“因为人生无常,如石火风灯。”
- 13 翻手为云覆手雨
- 翻:反转;覆:反覆。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玩弄权术出处:宋·王安石《老人行》:“翻手为云覆手雨,当面论心背后笑。”语法:翻手为云覆手雨作谓语、宾语、定语、分句;形容人变化无常。
- 14 风宿水飡
- 风中住宿,水上吃饭。形容行旅的艰苦。同“風宿水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