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义忘恩简介
负义忘恩的意思
解释:
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德和好处,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
出处:
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一折:“一个个背槽抛粪,一个个负义忘恩。”
语法:
负义忘恩作谓语、定语;用于谴责。
示例:
有这等事!不杀这负义忘恩的孽畜,空做人间好汉!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十一苗龙离座大怒道
英语翻译
- 英语:
kick down the ladder
负义忘恩相关词语
- 1 疏财重义
- 见“疏财仗义”。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结棚避暑》:“而好接待四方之士,疏财重义,有难必救。”语法:疏财重义作谓语、定语;指慷慨解囊。示例:我很喜欢疏财重义的朋友
- 2 得意忘筌
- 捕得鱼后;忘了捕鱼的竹器。比喻达到目的之后;就忘记了原来的凭借。出处:《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语法:得意忘筌含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示例:人活一世,应牢记父母的养育之情,而不可忘恩负义,得意忘筌。
- 3 废寝忘飱
- 犹言废寝忘食。 元 商衟 《新水令》套曲:“唱道是廢寢忘飱,玉減香消。”《金瓶梅词话》第四三回:“我前生少欠他今世裏相思債,廢寢忘飱,倚定門兒待,房櫳静悄如何捱。” 明 冯梦龙 《挂枝儿·不凑巧》:“香消玉減因誰害?廢寢忘飱爲着誰來?”
- 4 负老携幼
- 背着老人,带着孩子。形容百姓全体出动,流离失所的悲惨情景。出处:汉 赵晔《吴越春秋 吴太伯传》:“邠人父子兄弟相帅负老携幼揭釜甑而归。”语法:负老携幼作谓语、定语;形容全体出动。示例:晋·陈寿《三国志·吴书·陆凯传》:“民感其恩,以忘恋土,负老携幼,甘心景从。”
- 5 明公正义
- 见“明公正气”。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77回:“若遇着买花儿东西,明公正义问他要。”语法:明公正义作定语、状语;用于口语。
- 6 布德施恩
- 布:给予;施:施舍。给人们以道德和恩惠出处: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四折:“则为你积功累行阴功厚,布德施恩神天佑。”语法:布德施恩作谓语、宾语;用于为人。
- 7 负郭相君
- 战国 时, 苏秦 不遇而困,后发愤攻读,游说六国合纵抗 秦 ,为六国相,衣锦荣归,感慨而曰:“且使我有 雒阳 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见《史记·苏秦列传》。故后人称 苏秦 为“负郭相君。” 宋 苏轼 《玉盘盂》诗之二:“负郭相君初择地,看羊属国首吟诗。”
- 8 义浆仁粟
- 旧指施舍贫民的食物。出处:清 冯桂芬《上海果育堂记》:“易缠头之金,义浆仁粟不匮矣;辍秉烛之晷,读书治生有余矣。”语法:义浆仁粟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9 忘恩背义
- 犹忘恩负义。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六回:“只见蒋舒叫曰:“吾已降了魏也!”佥大怒,厉声骂曰:“忘恩背义之贼,有何面目见天下人乎!”拨回马复与魏兵接战。”语法:忘恩背义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谴责。示例: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三回:“似此忘恩背义,恐鬼神未必佑汝。”
- 10 至仁至义
- 指人的善意和帮助已经做到了最大限度,竭尽仁义之道。
- 11 没齿难忘
- 终身不能忘记出处:明 无名氏《四贤记 出家》:“修行报德,慨从我志,没齿难忘。”语法:没齿难忘作谓语;指终身不能忘记。示例:遽然拆散更堞怜,何时结草报衔环,没齿难忘感二天。明·杨柔胜《玉环记·范张别皋》
- 12 忘乎所以
- 形容由于激动而忘了应有的态度;作出不适宜的举动。乎:古汉语虚词;无词汇意义;所以:指原来应有的态度或行为。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夫人倾身陪奉,忘其所以。”语法:忘乎所以动宾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示例:他刚取得一点成绩就忘乎所以,目中无人了。
- 13 背义忘恩
- 指背弃道义,忘却恩德。同“背恩忘义”。出处:元 无名氏《谢金吾》第三折:“不想他背义忘恩,更待干罢。”语法:背义忘恩作谓语、定语;指不记恩德。示例:那满朝文武,平日高官厚禄……那一件不是朝廷恩典,如今却一个个贪生怕死,背义忘恩,争去投降不迭。清·洪昇《长生殿·骂贼》
- 14 劬劳之恩
- 谓父母辛劳养育子女之恩。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9回:“在京师图个荫子封妻,光耀祖宗,报答父母劬劳之恩。”语法:劬劳之恩作宾语;指父母的养育之恩。示例:清·惜阴堂主人《二度梅》第24回:“孩儿抛别父母,劬劳之恩,今生再不能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