驽马十舍简介
驽马十舍的意思
解释:
见“驽马十驾”。
出处:
《淮南子·齐俗训》:“夫骐骥千里,一日而通;驽马十舍,旬亦至之。”
语法:
驽马十舍作谓语、定语、宾语;同笨鸟先飞。
驽马十舍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驽马十驾
驽马十舍相关词语
- 1 神龙马壮
- 喻身体健壮、气宇轩昂。出处:欧阳山《苦斗》:“那时候,一个个青年人都是神龙马壮,气吞牛斗。”语法:神龙马壮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2 五城十二楼
- 古代传说中神仙的居所。 比喻仙境。《史记·孝武本纪》:“方士有言:‘ 黄帝 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於 执期 ,命曰 迎年 。’” 裴骃 集解引 应劭 曰:“ 崑崙玄圃 五城十二楼,此仙人之所常居也。” 宋米芾 《甘露寺》:“ 多景楼 面山背江,为天下甲观,五城十二楼不过也。”
- 3 一部二十四史无从说起
- 二十四史:清乾隆时刻《史记》等24部史书。比喻情况复杂,头绪繁多,不知从哪里说起才好出处:张恨水《啼笑姻缘》续集第八回:“她这两句话,问得沈国英很感到一部二十四史无从说起。”语法:一部二十四史无从说起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 4 见马克思
- 死的委婉语出处:李栋《心心相印》:“我比老弟痴长五岁,河北沧州人氏,父亲一九六七年被‘造反派’赶去见马克思了;不久,母亲也悲伤过度,哀哀而逝。”语法:见马克思作谓语、定语;用于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死。示例:张贤亮《习惯死亡》第三部:“难怪革命家去世不叫去世而称为‘去见马克思’。”
- 5 驷马仰秣
- 语出《荀子·劝学》:“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杨倞注:“仰首而秣,听其声也。”谓驾车的马驻足仰首,谛听琴声。形容音乐美妙动听。出处:语出《荀子·劝学》:“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杨倞注:“仰首而秣,听其声也。”语法:驷马仰秣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清·方履钱《拟嵇叔夜》:“驷马仰秣,游鱼叠浪。”
- 6 十寒一暴
- 冻十天,晒一天。比喻做事时而抓紧,时而懈怠,进展不快。出处:金·元好问《戏题新居二十韵》:“就中此宅尤费手,官织工材半佣顾。十寒一暴半载强,才得安床置铛釜。”语法:十寒一暴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没有恒心。
- 7 用行舍藏
- 被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语法:用行舍藏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士大夫的处世态度。示例:清·袁枚《随园诗话》第三卷:“圣人用行舍藏,可伸可屈,于诗亦可一贯。”
- 8 塞翁得马
- 比喻得失无常,祸福相倚。出处:清·李渔《比目鱼·耳热》:“精神乏,安心要把驴儿跨,又谁知塞翁得马,塞翁得马。”语法:塞翁得马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精神乏,安心要把驴儿跨,又谁知~,塞翁得马。 ◎清·李渔《比目鱼·耳热》
- 9 共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 和您谈一次话,胜过自己读十年书。形容对方学识渊博,见解高超,从谈话中使自己获益匪浅。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所谓共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若说到透彻处,何止十年之功也。”
- 10 十米九糠
- 饭食中多糠。形容穷苦。出处: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三折:“拼着个十米九糠,问甚么两妇三妻,受了些万苦千辛。”语法:十米九糠作宾语、定语;用于生活等。
- 11 声色狗马
- 声色:歌舞和女色;狗马:养狗和骑马。后来二语连用;形容剥削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方式。出处:唐 白居易《悲哉行》:“平封还酒债,堆金选蛾眉。声色狗马外,其余一无知。”语法:声色狗马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于是童贯朱勔辈复导以声色狗马宫室苑囿之乐。(鲁迅《唐宋传奇集 李师师外传》)
- 12 乌头白,马生角
- 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刺客列传》:“乌头白,马生角,乃许耳。”语法:乌头白,马生角复句式;作定语、分句;含贬义。示例:《轰天雷》第七回:“照你意思,便乌头白,马生角,也不能成功!”
- 13 马去马归
- 据《淮南子·人间训》载,边塞老翁失马,人以为祸,结果其马领胡人骏马同归,人皆贺之,而其子却因骑马摔伤致残,乡人吊之,不料胡人入塞,边塞丁壮战死者十九,其子却因腿跛而全。后因以“马去马归”喻世事多变,得失无常。出处:据《淮南子·人间训》载,边塞老翁失马,人以为祸,结果其马领胡人骏马同归,人皆贺之,而其子却因骑马摔伤致残,乡人吊之,不料胡人入塞,边塞丁壮战死者十九,其子却因腿跛而全。语法:马去马归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褐衣褐见,莫陈汉戍之便宜;马去马归,敢计塞翁之倚伏。宋·陈鹄《耆旧续闻》卷六
- 14 厉兵粟马
- 磨快兵器喂饱马。指准备作战。出处:《新唐书 刘仁轨传》:“虽孽竖跳梁,士力未完,宜厉兵粟马,乘无备,击不意,百下百全。”语法:厉兵粟马作谓语;指准备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