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三检四简介
挑三检四的意思
解释:
见“挑三拣四”。
出处:
金近《穿花裙的狼》:“你这孩子,没有你弟弟乖,挑三检四的。”
语法:
挑三检四作谓语、定语;形容过分地挑剔。
成语造句
- 1.若依石越之意,这些衣服全得改良,不过此时自己都是寄人篱下,哪里能够挑三检四呢?
- 2.战争是一台绞肉机,同时也是一个洗礼的圣池,当一个人没有见过血杀过人的时候,他可能怕这怕那,干什么都挑三检四,什么都不满意。
- 3.想通了?杨达业同志!没有思想包袱了?不挑三检四的了?
- 4.金虎则更像是一个成年人,稳重而具有领袖气质,心胸开阔而能忍能容,待人和悦而不挑三检四,平时乐呵呵的,到关键时刻还是他能够想出主意来。
- 5.不但市场内店家众多,就连市场外的桥墩下、马路边,也有不少零售摊商聚集,因此,常见许多婆婆妈妈,如果懒得走进市场,索性就在路边“挑三检四”起来。
英语翻译
- 英语:
be quick to find fault
- 俄语:
выбирáть для себя выгодное
挑三检四相关词语
- 1 至再至三
- 指一而再,再而三。出处:《尚书·多方》:“我惟时其教告之,我惟时其战要囚之,至于再,至于三,乃有不用我降尔命,我乃其大罚殛之!”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二:“妾隔帘故邀其满引,至再至三,终不肯出。”语法:至再至三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示例:臣拟坚持初议,至再至三,与之磋磨。清·薛福成《通筹南洋各岛添设领事官保护华民疏》
- 2 汤去三面
- 《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后因以“汤去三面”泛言普施仁德。出处:《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语法:汤去三面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畅传》:“汤去三面,八方归仁。”
- 3 五行四柱
- 指排八字算命。 旧时星相家以人出生的年、月、日、时为四柱,合四柱之干支为八字;再按五行生克的说法加以推算,故称“五行四柱”。《警世通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亭外有人叫道:‘不用五行四柱,能知祸福兴衰。’”
- 4 挑唇料嘴
- 见“挑牙料唇”。出处:元·李致远《还牢末》第一折:“谁与你挑唇料嘴,辨别个谁是谁非。”语法:挑唇料嘴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吵架。
- 5 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 比喻众多子女之中,一定有一个超群出众的人。出处:《癸辛杂识》:“谚云:‘虎生三子,必有一彪。’”语法:虎生三子,必有一彪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 6 孟母三迁
- 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出处:汉·赵歧《孟子题词》:“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语法:孟母三迁作宾语、定语;指为了孩子的教育。示例:陆文夫《文化沧浪宜人居》:“谁都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
- 7 四海升平
- 升平:太平。天下太平。出处: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三折:“寡人御极以来,幸喜四海升平,八方宁靖。”语法:四海升平作谓语、定语;指天下太平。示例:清·李汝珍《镜花缘》第66回:“共响四炮,这是四海升平。”
- 8 三心两意
- 见“三心二意”。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九阿姐,你休得三心两意。”语法:三心两意作谓语、宾语、状语;指不专心。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请大家照常办事,不必三心两意。”
- 9 吃四方饭
- 和尚道士到处化缘为生,也指一般人走到任何地方都能生活出处:沈从文《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常德、河洑、周溪、桃源,沿河近百里路以内‘吃四方饭’的标致娘儿们,他无一不特别熟习。”语法:吃四方饭作谓语、定语;指僧道尼等。示例:和尚道士是吃四方饭的人
- 10 传三过四
- 传闲话,说是非出处:石灵《捕蝗者》:“就是有那些不识好歹的人说几句闲言杂语,你在大爹面前,也该遮盖遮盖,怎么传三过四,又惹他老人家生气!”语法:传三过四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搬弄是非。示例:大老爷们怎么能干传三过四的事
- 11 求三拜四
- 到处求人帮忙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0回:“妈妈和二哥哥也算不得不尽心的了;花了银钱不算,自己还求三拜四的谋干。”语法:求三拜四作谓语、定语;指求人。
- 12 三头八臂
- 见“三头六臂”。出处:《法苑珠林》卷九:“[修罗道者]体貌粗鄙,每怀瞋毒,棱层可畏,拥耸惊人,并出三头,重安八臂,跨山蹋海,把日擎云。”语法:三头八臂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神通广大。示例:未及数合,哪吒现了三头八臂,登起风火轮,先在潼关城上。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二回
- 13 三军暴骨
- 三军:指所有军队;暴:晒。三军的尸骨暴露于战场。形容战败,使军士尸横战场。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今日之事,幸而集,晋国赖之;不集,三军暴骨。”
- 14 三豕渡河
- 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讹误出处:汉·蔡邕《月令问答》:“书有转误,三豕渡河之类也。”语法:三豕渡河作宾语、定语;指文字刊印讹误。示例: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练字》:“晋之史记,三豕渡河,文变之谬也。”